儿童道德感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柯尔伯格)?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北京大学2017研)

admin2021-04-23  30

问题 儿童道德感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柯尔伯格)?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北京大学2017研)

选项

答案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道德感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理论。 (1)前习俗水平(4~10岁) 这一水平的道德是由外部的价值观控制的,相当于皮亚杰的他律道德阶段。儿童接受权威人士主张的道德规范,通过后果判断行为,即遭到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获得奖赏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 ①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又称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专注于行为的结果或刺激的物理属性,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逃避惩罚、得到奖赏。 ②工具目的定向阶段(又称相对功利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他们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能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也就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 (2)习俗道德水平(10~13岁) 儿童将权威的标准加以内化,他们服从法则以取悦他人或维持秩序。这一水平也分为两个阶段: ①“好孩子”或维护人际和谐定向阶段(又称寻求认可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认为遵守规范是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他们经常会想“我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并提出自己的标准。此时的儿童会根据行为的动机、行为者的特点以及当时的情景来评估行动。 ②“好公民”或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又称服从权威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关注的是社会法律,认为任何情况下法律都是不能违反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此时,儿童开始考虑到社会体系和良心、自己的责任,显示出对较高权威的尊重,并力图维持社会的秩序。如果一个行为违反了某种法规,并伤害了他人,他们都会认为这一行为是错误的。 (3)后习俗道德水平(13岁以后) 这一水平的个体获得了真正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完全内化,他们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从中进行选择。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又称法制观念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认为法律和规范是为了达到人类目的的灵活工具,如果理由充分,法律也可以通过公正的程序去修改。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契约,遵守它对社会、对大家都有好处。这时的个体能够以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重视多数人的意愿和社会福利,认为依法行事是最好的行为方式。 ②个人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又称价值观念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依据自己认为对的方式行事,而不理会法律或他人的意见。他们的行为是依据内在的标准,行为受自我良心的约束。 柯尔伯格认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所有这些发展时期,事实上有些人直到成年也没有超越寻求认可或服从权威的阶段。 柯尔伯格通过量化的、客观测量的方法研究哲学家与教育家主观讨论的道德问题,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柯尔伯格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男生,因此很难将研究结论一般化;而柯尔伯格还认为在两难问题的道德判断上,同年龄儿童,得分是男高女低。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这不是道德发展水平的高低反映,而是男女道德发展不同方向的反映。男性更加重视是非、法制:而女性重善恶,多从情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wA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