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民警小童的微信头像,很是特别,除了一张工作照,还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以及以下文字:“如果你需要办理户口、居住证,或调解家庭、邻里纠纷,请添加此微信号进行咨询和预约办理。” 小童是云沟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他的日常工作内容都浓缩到这张小小的头像里

admin2020-03-05  43

问题 材料一
民警小童的微信头像,很是特别,除了一张工作照,还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以及以下文字:“如果你需要办理户口、居住证,或调解家庭、邻里纠纷,请添加此微信号进行咨询和预约办理。”
小童是云沟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他的日常工作内容都浓缩到这张小小的头像里了。“再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可就跟不上时代啦。现在大人小孩都会玩微信,辖区里越来越多的大爷大妈玩的比我还好!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必须有所改变。”小童手机里存着近 5 千个居民的手机号码,微信好友中有近 3 千名居民,几乎覆盖了整个辖区。
前不久,一位已经办理过居住证的居民,在微信上紧急呼叫小童。原来,他去车管所办理轿车年审业务,但由于忘了居住证年审而无法正常完成业务办理,按照过去的做法,要来回奔波 50 多公里。小童让他立即将居住证的正面通过微信拍照传回处理,只花了一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还有一次,一位现住外地的本社区居民,需
要开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但是不知具体该怎么办,最终,在小童的微信指点下,这位居民顺利办理了事项。
社区工作面广,事杂。一方面,群众临时有事或者出门在外,往往不知道如何联系上民警;另一方面,由于流动性大,民警在进行人口、房屋、场所、行业等信息登记时,也常联系不到人。怎样才能加强和居民的联系呢?“与群众一对一联系是最好的,虽然花的时间多,但是更到位。”小童利用上门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的
机会,与居民见面时互加微信、留手机号,又“打入”小区所有微信群,凭借特点突出、颇具诚意的微信头像,一个个加好友。慢慢地,群众有事就直接通过微信联系他,小小的微信头像也成了一张为群众信任的名片。
通过微信,小童还建立了一些跟主体工作有关的微信群,翻开他的微信群,有社区治安群,社区意见箱群,还有“党声群”。小童说:“在‘党声群’中,我还可以将最新的党的方针政策,以最快的方式传给社区群众。”小童还聚拢了治安群内的热心居民,组建起“红袖标”队伍,现在这支队伍已经从最初的 46 人发展到了 270人。当谈到花费大量的时间看微信群,会不会增加工作量时,他认为,“从表面上看花费时间是多了,实际上工作起来反而更加快捷。”他反问道:“有些问题,是发生了再去处理,还是将问题直接杜绝在萌芽状态?”
“创新,为了更贴心;贴心,才能够创新。”说到自己的工作秘笈,小童笑言都在微信头像里。基层警务人少事多,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而创新的动力恰恰来自于解决群众生活中痛点、堵点的责任感。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群众服务的落脚点,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更准确、高效的服务路径,也
才能赢得群众更多的满意回应。“我们都是小童的粉丝,社区好了大家都好!”居民张大姐说。
材料二
从 2015 年 9 月开始,在 S 市 H 街道洪储小区当了近 30 年居委会主任的老朱,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立法的神秘感一下子被打破了,立法工作就在家门口,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这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2019 年,垃圾分类成为百姓讨论的热点话题。“生活垃圾,究竟怎么分?垃圾分类标准不仅直接关系到管理效果,而且关乎民生,立法过程备受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承担了《S 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的意见收集工作,目的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建议原汁原味地提上去。”朱主任说。
79 岁的老夏是洪储社区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立法非常热心。“在条例草案的听证会上,关于垃圾分类标准的问题讨论十分热烈。”老夏记忆犹新,“我从老年人的视角发表了意见,建议按照大多数市民熟悉的四分法来分,分类搞得太复杂,老年人记不住。”“真没想到,我的建议最终被采纳入法了。”老夏激动地说,“这
说明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征集不是摆样子,老百姓的想法能在立法中切实得到体现。”
不仅要传递好群众声音,还要关注好不同群体的立法心声。“比如,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阶段,对于中小企业和创业基地、基层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街道社区等,都要从不同方面征集意见。”H 街道人大工委龚主任介绍,基层立法联系点还要注重向人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善于把“法言法语”转化成群众
通俗易懂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加强法治教育。“两年多来,1800 余人次参与立法意见征询,10 余个立法问题成为社区公共议题,其中两个进入 2018 年 H 街道社区代表会议议题,并成功推进了多个社区服务项目。”龚主任说。
“让专业的意见渗透到法律条款中。”S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刘主任表示,对于一些涉及特定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立法,在广泛征集基层民意的同时,积极征集专业人才的意见,对于提高立法建议的采纳率大有益处。
在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时,某律师事务所的吴律师正好办理过一起老年人遭女儿虐待的案件。“反家庭暴力法草案中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内容比较明显,而家庭还应该包括老年人,特别是与子女同居的老年人。”吴律师说,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意见时,她提出了这项建议,最终被采纳。
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 S 市 C 镇人大,共设立了 36 个采集点,各采集点着重吸纳退休或者在职法律工作者、教师、工程师等各行各业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的热心人,组建了群众智囊团。“目前,群众智囊团有 150 人,C镇人大还专门聘请了 4 位专家学者组成了专家顾问团。”C 镇人大钱主席介绍,这样收集上来的意见更专业,也更能反映基层群众的诉求,促进立法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农村集体聚餐场所很多,如果发生食物中毒,处罚对象是谁?是聚餐的承办者、举办者,还是场所提供者?还要明确被追责主体的法律地位。”在《S 市食品安全条例》征求意见时,C 镇人大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建议,并得到了采纳,促进了农村聚餐管理更加规范。
材料三
曾经,黄河大堤向内 500 多米处,占地 370 多亩的儿童游乐园一片喧闹景象,蘑菇城堡、魔法屋五光十色,园里游客熙熙攘攘,停车场内停满密密麻麻的私家车。这幅景象,与黄河风光实在格格不入。
“开发商相中的就是黄河。”Z 市水利局河长制办公室岳主任介绍,“黄河风景区风光优美,‘玩在黄河边’成为吸引游客的噱头。就这样,本应是防洪要地、生态重地的滩区。因为利益驱动,却成了用来‘生金’的工具。”
除了儿童游乐园,其他在黄河滩区“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现象,危害也十分严重,岳主任说。滩区其实是黄河河道的组成部分,黄河进入下游后,河流流速放缓,裹挟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河流向低洼处摆动,来回往复。为了给河流摆动预留足够空间,宽河固堤成为主要措施。面积广阔的滩区在行洪、蓄洪和
沉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滩区是动物栖息、植物生长的家园。滩区四乱现象,不仅影响了黄河自然景观,更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系统。
黄河滩区既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又是百万群众生活的家园,L 省黄河滩区宽 520 公里,涉及 120 多万人,滩区既有农田又有湿地保护区,人水争地矛盾突出。同时,有关滩区保护的法律法规比较分散,难以形成拳头效应。加之有些法规条款制定比较宽松,缺乏震慑力。岳主任说。“有条件的地区应有序引导滩区居民退出,不仅能缓解黄河防洪压力,还能还地于河。”他建议,列出黄河管理范围内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根据黄河生态保护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明晰黄河滩地产业发展路子。河湖监管的背后,还有一道民生考题:位于滩区的村子有 1000 多个,如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L 省黄河滩区存在不少占地面积广、产业规模大、存留时间久的‘四乱’问题,利益主体多元,多头管理,职能分散,这是河湖乱象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L 省检察院罗处长分析,多个部门都有黄河监管职能——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在堤坝以内,地方政府管理范围内又涉及多个部门: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土地使用、河务部门负责河道行洪安全、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环境保护、农业部门负责农用地保护……“条块分割造成执法力量分散,难以有效监管。”罗处长说。
2018 年 12 月,一场清理黄河滩区“四乱”的战役在 L 省打响。河长制办公室把各种线索移交省检察院,由省检察院指定检察分院组织实地勘查,调取证据,询问证人……检察分院的王副检察长说:“我们随后向有关部门下达了检察建议书,要求全面履责,采取补救措施,拆除违建,有效恢复受损土地。”各地各部门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强化工作协调配合。检察院、河长办、黄河河务局及沿河各级政府联手,排查问题,拟定整治清单,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机制,加强水行政执法及刑事司法衔接,通过立案调查、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整改重点问题。
2019 年 3 月,随着机械臂挥动,“四乱”典型的儿童游乐园轰然倒地;到 6 月底,滩区硬化地面全部拆除,此后,曾被乱建的滩区草木新发,滩区生态基本恢复。在清乱的同时,鼓励滩区村庄发展紫花苜蓿等饲草产业,目前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初具规模,预计到 2025 年可达 100 万亩。站在大堤上远眺,滩区草木葱葱,黄河掩映其间,静静流淌而过。
材料四
2017 年 2 月,东部 F 市与西部 D 市两地政府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确定共同实施劳务输转技能培训暨大中专生就业协作计划。3 年来,F 市走出了一条帮助 D 市群众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脱贫路,探索出FD 两地扶贫劳务协作模式,入选了 110 个“全球减贫案例”。
32 岁的小周与他的妻子小张,是 D 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两地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夫妇俩于 2019 年年初来 F 市务工,现在是某塑胶有限公司的员工。“我一个月工资五六千元吧,我老婆也差不多。这样下去,我们的日子有奔头了!”说起这份工作,小周十分满意。他说,除了工资,只要务工半年以上,还可以享受到 F 市为每人发放的一万多元的各种补贴,十分可观。目前他们每人已经领取到了 4500 元补贴,其余补贴将陆续发放。
此外,公司专门为他们安排了免费的夫妻房,洗手间、厨房、空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让他们在 F 市安下了一个温暖的家。像小周夫妇这样的 D 市贫困劳动力,3 年来,F 市已输转了近万人次。
F 市和 D 市相距 2000 多公里,为实现“输转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F 市多措并举,从政策保障、薪酬待遇等方面,为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务工环境。针对 D 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缺乏技能、工作效率低、工资待遇不高等实际情况,F 市出台政策规定:D 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来 F 市就业的,
认定为 F 市就业困难对象,享受 F 市本地建档贫困户同等的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首次来 F 市就业且就业满 1 个月的,发放交通补贴 500 元和一次性生活补贴 1000 元;借鉴公益性岗位开发扶贫经验,探索以劳务补助方式实施“企业千岗定向 D 市精准脱贫计划”,每年在 F 市扶贫就业基地,企业新开发 2000 个优质岗位,定向招聘 D 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除企业工资外,在最初 6 个月内每人每月补贴 600 元。到 2019 年,务工半年以上的 D 市贫困家庭劳动力,每人可享受 F 市各类补贴 13500 元。
为了鼓励企业安排 D 市户籍务工人员就业,F 市遴选一批企业创建了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对吸纳一定人数以上 D 市劳动力的就业基地(企业),予以一次性奖励。F 市还开展 D 市优秀员工评选表彰奖励,每年评选 100名 D 市优秀员工并给予奖励,目前已有 200 名员工获评,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了让 D 市员
工吃得惯、住得好、留得下,F 市在食宿条件、岗位安排、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优化,体现对他们的特别关爱,真正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政策留人、环境留人”。
贫困劳动力可以到 F 市务工,他们的子女如何帮扶?F 市坚持渔鱼兼授,实施智力扶贫。针对部分建档立卡户学生初中、高中毕业后辍学在家,缺乏技能等问题,F 市发挥技师学院优势,资助 D 市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到技师学院免费就读,使他们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更好地建设和服务家乡,帮助家乡人民早日脱贫。这些学生在 F 市上学期间,可以免交学费、学杂费和住宿费,每位学生每年还可以享受交通往返补贴 2000 元、生活补助 8000 元、国家助学金 2000 元。对于一些即将毕业的技校学子,F 市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多家企业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他们学习锻炼和就业创造条件。目前已有 200 多名学生在多家企业顶岗实习。F市每年还腾出一批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岗位,面向 D 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招聘,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学历、放宽专业限制,目前已招聘近 300 名贫困学子来 F 市工作。“我要扎根 F 市努力工作,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回报当地人民的关爱。”D 市贫困学子小黄感动地说。
对于离乡外出有难度的贫困户,F 市将工厂车间“搬”到他们家门口,让他们实现就地就业、稳定增收。说起在某服装公司扶贫车间上班,贫困户小何满心欢喜,“原来出去打工,照顾不到家里,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每月 4000 多元工资,老婆也有 2000 多元,我们俩既赚了钱,也顾了家。”目前在这家服装公司的扶贫车间已
安排了 140 名当地群众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00 人。截至 2019 年底,F 市已推进 25 家企业在 D 市落地,建设“扶贫车间”89 个,带动 1800 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F 市与 D 市结对帮扶以来,两地扶贫劳务协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主抓、企业和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扶贫劳务协作“FD 模式”。目前,已累计组织输转 D 市贫困劳动力就业上万人次,直接带动 2 万多名 D 市贫困人口脱贫,组织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占东部地区帮扶贫困地区总数近一半。
FD 扶贫劳务协作模式,成为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携手奔小康培训班唯一教学案例,为推动全国东西部扶贫工作优化升级贡献了“东部智慧”。
请根据给定资料 2,谈谈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在 S 市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要求:
(1)内容全面,概括准确,条理清晰;
(2)不超过 300 字。

选项

答案1.利于激发主体意识。立法公开化,参与立法更加便捷,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促进人民当家做主。 2.有助汇聚社情民意。群众参与反馈意见建议,真实传递群众声音。立法贴近群众,将公众参与直接引入立法过程,增强了群众对民主法制的认识。 3.促使立法更精细化。从中小企业和创业基地、基层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方面,多主体,多角度,全方位的广泛征求意见。 4.便于强化法治教育。做好解释工作,将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语言,接地气,便于有效表达和群众理解。 5.有效提升立法质量。法律人士参与社区治理,提高了立法建议的采纳率;拓宽了社会各方专业人士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共议共治,提升专业度,促进立法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lf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