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王”字释读出来后,使得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然而这个“王”字的构成却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

admin2010-10-30  78

问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王”字释读出来后,使得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然而这个“王”字的构成却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选项 A、分析为什么后人会对“王”字造成误读
B、描述“王”字成功释读对研究商周文化的重要意义
C、解释为什么“王”字的本义是“斧”
D、说明“王”字的释读对古文字研究的重要贡献

答案C

解析 文段先是介绍了甲骨文中“王”字的形式,以及“王”字成功释读的重要意义。接着介绍“王”字的构成令古文字学家们很困惑,存在许多种不同的说法,直到1936年吴其昌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什么其他说法得不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而吴其昌提出的?王”字的本义是“斧”的说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呢?这是读者很自然的疑问。故C项符合题意。文段重点是“王”字的构成,而不是“王”字成功释读的意义,排除B、D。A项中后人会对“王”字造成误读文段根本没有涉及,也排除。本题答案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qM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