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对称轴以左平面如图32—37(Z)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0m;底层室内外高差0.30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对称轴以左平面如图32—37(Z)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0m;底层室内外高差0.30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
admin
2018-10-24
40
问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对称轴以左平面如图32—37(Z)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0m;底层室内外高差0.30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假定,该建筑为小学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试问,该砌体结构所能建造的最大层数为几层?
提示:按照横墙很少考虑。
选项
A、3
B、4
C、5
D、6
答案
B
解析
小学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根据《砌规》10.1.2条,其层数应比表10.1.2减少一层(7—1=6);而其横墙很少,其建造层数应再减少两层(6—2=4);故总的建造层数最大为四层。
本题为概念题,主要考查砌体结构最大建设层数的规定。
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小学教学楼的抗震设防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进一步突出了侧重于建筑使用功能和灾害后果的区分,体现了对人员安全的保障。
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l第10.1.2条,重点设防类的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比表10.1.2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总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定,是此类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强制性条文。
3.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1.2条第2款,该建筑横墙很少,其建造层数应再减少两层。
故总的建造层数最大为四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wi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考试(上午)题库二级结构工程师分类
0
专业考试(上午)
二级结构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规定,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当:
数字信号如图所示,如果用其表示数值,那么,该数字信号表示的数量是:
矩形截面杆AB,A端固定,B端自由。B端右下角处承受与轴线平行的集中力F,杆的最大正应力是:
图示外伸梁,在C、D处作用相同的集中力F,截面A的剪力和截面C的弯矩分别是:
一束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已知通过此两偏振片后的光强为I,则入射至第二个偏振片的线偏振光强度为:
生产性项目总投资包括铺底流动资金和:
速度u、长度l、运动黏度ν的无量纲组合是:
图示矩形截面,m—m线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对形心轴z的两个静矩: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应为:
桁架结构形式与荷载FP均已知,如图所示。结构中杆件内力为零的杆件数为:
随机试题
汽车所产生的干扰按其传播方式可分为传导干扰和_______两种。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导致垄断。
引起子淋的常见病因有
[背景]某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已完成,现进行招标,业主委托某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施工阶段的招标。招标背景如下:1.用公开招标;2.评标中采用以标底为基价衡量报价得分的综合评分法,评标底价500万元,在评分中,设置以下几项指标及分值:报价50分;施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取()。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
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神经元、——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ConsideringhowjazzistranscribedinChinese(jueshi),youmaybe【C1】________intoassumingthatitisanaristocraticcultura
SmotherLove[A]Everymorning,LeanneBricklandandhersisterwouldbicycletoschoolwiththesamewordsringinginthei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