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材料1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大循环,把国民经济视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

admin2022-08-31  48

问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大循环,把国民经济视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创新发展,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对我国全面谋划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联系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今年前9个月累计订货额同比下降0.35%,这与前些年通常高达20%的增幅相比,回落很大,“突出表现在目前的需求形势仍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尤其是近年投资高速增长的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机床等行业,价格战将难以缓解。”有专家说。事实上,除技术尚未过关、至今仍然没有能实现国产化的少数高端装备外,大多数机械产品当前都面临供过于求、恶性竞争的煎熬。
    专家认为,竞争将使企业优胜劣汰日趋加剧:那些自主创新意识强、有关键零部件供应主动权、较快实现产品升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迅速崛起,而产品和工艺都没有特色和优势的企业将面临效益不断下滑乃至消亡的困境。
    这一观点在机械行业得到了印证。统计显示,结构调整抓得早,“攻高端、夯基础”进展快的企业一般能实现逆势上扬,产销增长20%左右,这样的企业在全部企业中约占20%。但80%的企业产销增速均比上年明显回落,其中约1/3的企业产销和利润已处于深度负增长。
    材料2
    2021年4月14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2019年,345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有所增长。合同项数为15035项,比上一年增长32.3%,合同总金额为152.4亿元,较上一年下降19.1%。其中,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成果有24项,较上年下降20%;财政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项数为2815项,比上一年增长10.9%;合同金额为47亿元,比上一年下降18.9%。
    报告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但科技成果交易金额下降。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平均金额为101.4万元,较上年下降38.8%。作价投资合同金额也有所下降,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达51亿元,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达1016.6万元,比上一年下降39.1%。
    报告指出,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强度也在下滑。2019年,个人获得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达53.1亿元,较上一年下降23.6%;研发与转化主要贡献人员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总金额达47.6亿元,比上一年下降26.2%。“随着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的出台实施,2016—2019年全国出现‘井喷式’成果转化热潮,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合同实现了兑现。”究其原因,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的评估师认为,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是有规律的,即“十年磨一剑”。现有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存量不多,后续成果的产出及转化尚需时日。虽然2020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部分单位反映,“四唯”破而未立,将科技成果转化放入职称晋升的考核体系仍没有统一方式,科技成果评价缺乏规范性的问题依然存在。
    材料3
    有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前三季度GDP数据披露后,其数值排名引起热议。这个排名显示,排前10位的城市中,除了首都北京以外,皆为南方城市,由此就有了“中国进入了大南方时代”的说法。
    南北差距,客观事实。千百年来,只要地分南北,就必然会有相对性的长短盛衰。20世纪中期,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大东北,为百废待兴的中国经济立下汗马功劳,在计划经济下的风头一时无两。北京、天津、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北方城市,每个响当当的名字都曾有过辉煌的“C位”史。
    参差多态,美之本源。经济有经济的逻辑,市场有市场的道理。不过,如果非要割裂南北而空谈“差距”,显然会落入误区,无论任何一方的崛起,都离不开另一方的贡献。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孔雀东南飞”带来的人口迁徙,南方的GDP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关于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学术界几年前就开始讨论了。一种说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由过去的“东中西差距”变成现在的“南北差距”。在传统思维方式下,一些区域研究者对于平衡发展的理解有很大误区。比如,经常听到有人说,国土空间规划要空间均衡,这个空间均衡实际上是一种均匀分布。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集聚发展,如果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规划中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均衡发展,那就跟现代经济的集聚发展是矛盾的。
    总体来讲,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北强南弱,北方同南方的经济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慢慢在收窄。经济重心向南迁移带来了很大影响,很多人对这个行为不太理解,产生了很多社会争议,也给经济相对衰落的地方带来一些失落感。
    材料4
    前不久,有学者到江苏某科技园区调研时听到一件新鲜事:当地几家企业谈及为何在此落户时,一个吸引他们的条件是园区管理部门搭建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并不直接产生效益,也不减少成本,为何受青睐?原来,这些刚刚落户园区的企业,有的要建设新生产线,有的要优化工艺流程,新入职员工需要培训,老员工也需要“充电”。培训中心面对企业的这些需求,定期邀请专家和资深工程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技能要点、分享实践案例,帮助提升员工的动手能力,增加操作经验。正是因为切中了企业的用工“痛点”,这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才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法宝。
    实际上,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并非少数企业的渴求。学者曾听某汽车电子制造公司负责人诉苦:虽然目前行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但一些关键的零部件仍然需要手工打磨。企业开出高薪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员工,可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寥寥无几,岗位常年缺额。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的“用工荒”一定程度上是“技工荒”,背后是员工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技术工人是支撑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在工程上,任何创新理念与设计落到实处,最终都需要依靠技术工人的巧手来实现。德国、日本等国的制造业之所以发达,背后依靠的正是一支大规模、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在日本,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达40%,德国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6%,高级技工缺口约2000万人。
    我国面临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占比较低、结构性短缺、青年择业意愿不强等多重挑战,多数省份呈现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上“三多三少一稀缺”的特征,即低级多、高级少,大龄多、青年少,单一技能多、复合技能少,新兴产业技工严重缺乏。
    材料5
    毋庸置疑,对国内需求的高度重视和我国当下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重视国内需求是环境所迫的被动应对,相反,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使然。
    其实,这一趋势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蛛丝马迹。近年来,很多中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海外代购、出国购物却买回了很多“Made in China”的产品。这样的经历让人哭笑不得。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需求和国内制造业产能之间的脱节——国内有充分的产能,也有充分的需求,却无法顺畅对接,因而不得不借助外部循环“出口转内销”。这不是正常的外部循环,而是经济运作失调导致的效率损失,涉及出口补贴等政策导向、关键技术缺失、品牌积累不足以及供需信息不畅通等诸多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出口依赖型增长模式留下了内需体制不健全的后遗症。
    在经济发展启动阶段,这种外向型经济确实是一条捷径。日本和韩国以及东盟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阶段。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经济发展模式,任何模式都有所得也有所失。“抄近道”的外向型经济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缺陷。比如,基础技术发展滞后、大规模贸易顺差造成了对外贸易关系紧张、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国内资本市场低效等。归结起来,就是庞大的产能与国内需求不匹配所致。这种不匹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内需不足”,而是内需体系的失调。从各国发展的经验看,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只能为经济发展的前半程保驾护航,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出现瓶颈。
    当然,和任何社会经济转型一样,利益调整、资源分配的变化过程会带来阵痛。部分产业和相关企业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老生常谈代替不了经济活动的现实,不是每一个面临挑战的人都能抓住机遇,难免有失落者流下泪水。淘汰和筛选不可避免,那么问题的焦点就应该是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效益,答案还是应该交给市场,让市场筛选出真正的强者。
    作答要求
    联系所给材料和实际,请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要求:主题明确,立意高远;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既要结合给定材料,又不拘泥于给定材料;10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迈入新发展阶段构 建新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参与全球竞争。可随着内外环境变化,外向型经济难以为继。所幸,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我们应转变发展思路,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中国经济在新发展阶段行稳致远。 “科”“技”双向发力,提高创新能力。昔日,中国依靠人口红利,消耗自然资源,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但这种发展模式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持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因为科技创新消耗资源很少,还可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强抗风险能力。目前,评价规范的缺乏,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受限;技能型人才短缺,令创新理念难以落到实处。我们要从“科学研究”与“技工培养”两端发力,一要完善政策规范,二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增长提供全新动力。 完善行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2015年,一则“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惊讶地发现,很多生活产品在国内明明有销售,一些游客却依然选择出国抢购。出现这一怪象的原因在于国内贸易流通市场的质量要求与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在产品制造中存在“双标”现象,次等品国内售卖,优等品远销海外。如今,中国市场消费需求激增,企业应抓住这一变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行业标准,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遏制购买力外流现象。 增加违法成本,维护市场秩序。部分企业敢于“双标”的原因是我国对消费市场管理不足,企业违法成本偏低。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一些游客在遭遇“天价宰客”“民宿‘照骗’”等问题时,虽然勇于举报、起诉,但涉事企业在接受一笔不高的处罚后,往往又会“重打锣鼓另开张”。针对这一现象,唯有严格法律规定,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多年前,我国部分企业生产时恣意排污,对自然环境造成极难挽回的影响。对此,我国出台了“史上最严环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使得污染问题得到改善。我们要坚持这一思路,维护市场秩序。 迈入新发展阶段,我们看到了国际市场萎靡不振,也看到了中国消费市场形势喜人。我们要将工作重心由“外”转“内”,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科学进军国际市场。如此,我们必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C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8Le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