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1.2015年8月21日,在M市斗潭农贸市场内,刚买了一篮子菜的市民张大爷拎着篮筐.径直走进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检测室。“麻烦帮我把青菜、南瓜检测一下吧!” 工作人员朱建英从张大爷菜篮中拿出少量青菜进行取样,在浸泡试剂10分钟并加热1

admin2017-04-05  26

问题 给定材料
    1.2015年8月21日,在M市斗潭农贸市场内,刚买了一篮子菜的市民张大爷拎着篮筐.径直走进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检测室。“麻烦帮我把青菜、南瓜检测一下吧!”
    工作人员朱建英从张大爷菜篮中拿出少量青菜进行取样,在浸泡试剂10分钟并加热10分钟后,检测样品被放入检测仪,进行13分钟的反应。结果显示,仪器屏上指示灯显示为蓝色。“蓝色表示农产品合格。”朱建英介绍,“如指示灯显示白色,则表示青菜内含有农药残留物,是不合格的。”
    对于检测结果,张大爷连连点赞,“以前判断菜的好坏只能靠肉眼,现在有了食品安全检测童.让我们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根据各市场检测室仪器的配置情况,目前可供市民检测的农产品包括蔬菜、腌菜类、水发制品、水产品等,可检测其是否含有农药残留、甲醛等。
    在检测室内还有一本专门的登记手册.记录了送检农产品品种及销售摊位等信息。M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工作人员介绍,免费检测室相当于食品安全的“前哨”,其检测结果会被录入电脑系统,并与终端对接,后台监管工作人员会迅速进行处置。一旦检测结果不合格,市场监管部门就会和经营户联系,获取产品的进货单据,并借此追溯生产销售的相关农场。“一方面,会要求市场经营户立即停止销售,监督对方自行销毁;另一方面,还会对相关农场进行再度检测和调查处理。”
    2.2015年3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华润超级市场有限公司销售假茅台一案依法作出终审判决,判决超市10倍赔偿消费者。本应让老百姓放心购物的超市为何存在诸多隐患?
    采购渠道“真假混杂”。“这种手段最为隐秘,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危害性也极大。”首都对外经贸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陈立平介绍,具体做法是采购人员等超市内部人员将购买的假冒伪劣产品与真品进行混合售卖,由于假冒产品外形与真品极为相似,难以辨认,往往能蒙混过关。
    除采购渠道外,超市的物流、仓储、卖场摆货等诸多环节,都有可能将真品调包。而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调包,往往取决于其利润空间有多大。
    “2012年,茅台酒的价格最高飙升至2700多元,一个空酒瓶都能卖到100多元。”陈立平表示,问题出在茅台酒上看似偶然,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几倍的利润空间对于不法分子来说是巨大诱惑。
    “自主进货”权疏漏最大。北京一家大型超市的高层管理人员表示,每家超市的管理模式不同。一些连锁超市在进货渠道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供应假货,但以门店为单位供货,各门店具有一定自主权,选择的供货商质量也会参差不齐。如果供应商掺假,超市方不知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幸好销售的假酒没有饮用就被发现了,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如果调包的是有毒有害的产品,那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消费者去正规大型超市购物的首要原因就是想图个安心,食品安全是超市经营的底线,任何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近年来。一些大型超市在兼并、扩张或者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漏洞,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陈立平分析,随着我国超市行业的竞争加剧,只有大批量进货才有可能进一步压低商品价格,吸引消费者。因此,许多超市采取的是兼并、扩张道路,包括收购其他超市,以降低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超市之间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文化都不同,管理上如果不跟进,很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陈立平说,有的超市采取整体进货模式,有的采取以门店为单位进货,这种差异就容易造成管理漏洞;再比如,产品从采购到最终销售,都应该建立完整的追溯体系,因为从物流、仓库、摆货等多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调包,消费者权益难以有效保障。
    3.Z省某川菜店每到厨房人手不够的时候,服务员就要来帮忙配菜,而在配菜之前也不洗手。有时为了方便配菜,配菜单甚至直接放到了菜品上。有人甚至在切菜的过程中,停下来抠一下鼻子,抠完之后继续切菜。   
    H市某火锅店调味用的小料,传菜员只是在早上把前一天剩下的调料缸加满,和之前的调料进行混合。有一位传菜员甚至在加调料的时候,直接用嘴就着调料缸尝了一口,然后继续往里面加料。他这样做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感冒闻不出来味道。在店内,执法人员发现有136包牛油底料和97包火锅专用底料,这些牛油底料上生产日期有圆珠笔改动过的迹象,将2014年改为了2015年,而另外的火锅底料连生产日期都看不到。对此,店方解释称.这些底料都是总店自己熬制的,生产口期是当班经理自己手工填写的。检查中,执法人员要求店方出示台账和员工健康证。但对方称台账在总店,而健康证有20多位员工无法提供。
    2015年9月15日,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在B市某知名餐馆的包子中吃出蟑螂,并附有一张包子底部粘着蟑螂的照片。该网友表示,“吃包子的时候看着点!发现有蟑螂找他去退态度极其恶劣,太恶心了”。无独有偶,一个月后,另一名网友发布微博,称在该餐馆另一分店的醋里吃出腻虫,该网友表示“这边的醋真是没谁了,倒出来还以为醋渣子什么的呢,定眼一看底下全是腻虫”,并同样附有多张照片。
    C市某肉馅加工厂内,装袋的冷冻肉没有清洗,就被直接切割打成了肉泥。而在切割的过程中,不时有肉块掉落在地上,随后被捡起继续切割。对于这些肉的来源,工人不愿多说。在加工点的冷库和冷柜里,装满了包装好的红色袋子,每袋10斤,每斤6元,老板称一天能卖四五百斤。红色的包装袋上印着“雨润冷鲜肉专用袋”,“雨润”公司负责人表示包装袋是假冒的.不是他们的专用袋,并且他们没有6元一斤的猪肉。对这个肉馅加工作坊调查后发现,它的实际名字叫“兰瑞冷冻食品公司”,却假冒“雨润”冷鲜肉。
    4.很多专家把食品安全问题归结为缺乏政府监管,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相对完善.打击力度也很大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那些号称制度健全、监管严密的发达国家也照样绕不开食品安全这道坎。
    有些学者,把这归结到人性问题上,认为是人性和信仰出了问题。种菜的吃肉不吃菜、养猪的吃菜不吃肉,这种道德无底线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的确已形成牢固的怪圈。可是人性的原因放之四海而皆准,人性问题如果解决了,社会“大同”也便实现。
    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委员会委员、著名经济学家何学彦认为:“食品安全问题说到底还是‘吃饱’与‘吃好’的问题。之所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是因为我们需求总量大,而产量不足,这就必然派生出用各种‘危险’的方式提高产量、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
    有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谷物产量达到5.33亿吨,但产需缺口却达4000万吨。国内植物油产量从2002年的900万吨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1100万吨,产需缺口仍达1920万吨。国内肉、蛋、奶、水产的总产量从2002年的1.4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2.1亿吨,产需基本平衡。至于眼前这个并不算很充足的产量里面有多少是靠过量使用化学制剂来保证的,人们不得而知。
    何学彦表示,从2013年到2032年,主要农产品生产增长将逐阶段递减,低于农产品需求增长速度;肉类生产增长速度快于谷物、蔬菜水果等产品。
    有学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如此顽固,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是因为就我们现在的生产力而言,真正做到食品安全就有可能要饿肚子。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农业部一位曾经专门从事调研工作的官员表示,相比人们看得到的食品安全,他更担心土地的贫瘠问题。他说:“连续和过度的耕种,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这个时候土地得不到科学的休养和调理改善,那么再从这种土地上耕种并要求丰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大量使用各种肥料和药物,如此一来,食品安全从何谈起?”
    食品安全面临的产需之困其实并非无解,只是单靠政府监管、政策调整等任何单一方式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给定材料4”提到:“就我们现在的生产力而言,真正做到食品安全就有可能要饿肚子。”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你以“‘吃饱’和‘吃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选项

答案 “吃饱”和“吃好”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不少地方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我国是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粮食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必然会派生出各种“危险”的方式来提高产量。“吃饱”与“吃好”就成为当下亟待平衡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吃饱”和“吃好”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为了粮食增产,农药、化肥被一批批撤入田地。发展无污染的有机农业所需生产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农作物产量小,无法满足数量巨大的中国人“吃饱”的需求。“吃饱”与“吃好”无法两全,为了产量,放弃质量.成为现实中的无奈之举。 “吃饱”与“吃好”本应是有机统一的。“吃饱”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吃好”是为了保障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食品安全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应该采取更加宏观的视角来探讨,因为食品安全是一切的基础。粮食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若是为了“吃饱”而放弃食品质量,人们一代代虚弱下去,环境一点点恶化下去,这暂时的生存也没有了意义;若是为了食品质量失去了粮食产量,势必会发生饥荒,影响社会安定发展。只有致力创新,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提升食品质量,满足人们“吃饱”与“吃好”的需求,才能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三十多年间,我国一度将解决温饱问题放在农业政策的首位。而现在,顶层设计应该从关注粮食产量转移到粮食质量也就是食品安全上来。在粮食生产方面,应该鼓励农业技术革新,研发高产新品种;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以家庭经营为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抗灾能力.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粮食产量。在食品质量方面,应该发展农业高科技,精准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残留:加强产业链建设,推进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运行机制,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产,实现“吃饱”与“吃好”的统一。 “吃饱”是在经济不发达时期的生存要求,“吃好”则是近些年来全国百姓的最大需求。随着技术发展、农业改革、监管得力,我们终将会达到提高产量的同时提升食品质量的目标,终会解决我国面临的食品困境。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Fo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