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
admin
2016-03-15
66
问题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
选项
答案
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两个阶段: 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两个阶段: 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解析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并细化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分析这三个水平的时候,可以将三个水平与皮亚杰提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起来。在分析这六个阶段的时候,要明晰每一个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O3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心理学312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心理学312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关于目录检索的论述中,正确的叙述是()。
试设计一个算法,判断一个有向无环图G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顶点,该顶点到其他任意顶点都有一条有向路径。有向图G以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根据设计思想,采用C、C++语言描述算法,关键之处给出注释。
假设T是从磁盘输入一块数据到缓冲区需要的时间,C是CPU对一块数据进行处理的时间,而M是将一块数据从缓冲区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当一用户进程要按顺序访问的方式处理大量数据时,请问在单缓冲和双缓冲的情况下,系统对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分别是()。
下题均依据题下图回答。若Hub再生比特流过程中,会产生1.535ps延时,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ps,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则H3与H4之间理论上可以相距的最远距离是()。
有如下C语言程序段:执行上述两条语句后,usi的值为()。
如果IOBASE2以太网中有一台工作站的网卡出现故障,它始终不停地发送帧。试分析一下,这个网络会出现什么现象?()
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时,必备的设备是()。
在使用流水线的系统中,n个任务顺序完成时间的时间为T0,采用k段流水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为TK,那么这条流水线的加速比为()。
下面关于虚拟存储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长度为1km,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以太网,电信号在网上的传播速度是200m/μs。假设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为256bit,其中包括64bit帧头、检验和及其他开销。数据帧发送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间片保留给接收方,用于发送一个64bit的确认帧。假设网络负
随机试题
气氨压力越低,则其冷凝温度()。
下列哪首曲子采用了鼎足对()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基本原始收入有()
下列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不正确的是
振华公司为一从事建材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因建材市场不景气,财务状况有所恶化。2008年,因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而申请了延期缴纳税款。2009年,公司欠缴税款20万元,并且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虽然经税务机关采取强
工程建设活动是通过()这一纽带结成了项目各方之间的供需关系、经济关系和工作关系。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
Itwasahalf.milewalkfromoursmallhousetothebeachroad,wherethe【C1】______wouldbewaitingforus.ButthatmorningJan
下列的建筑物所在国家与作品作者的国籍相一致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