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乙国军舰A发现甲国渔船在乙国领海走私,立即发出信号开始紧追,渔船随即逃跑。当A舰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时,乙国另一艘军舰B在渔船逃跑必经的某公海海域埋伏。A舰返航半小时后,渔船出现在B舰埋伏的海域。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乙国军舰A发现甲国渔船在乙国领海走私,立即发出信号开始紧追,渔船随即逃跑。当A舰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时,乙国另一艘军舰B在渔船逃跑必经的某公海海域埋伏。A舰返航半小时后,渔船出现在B舰埋伏的海域。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dmin
2016-01-28
40
问题
乙国军舰A发现甲国渔船在乙国领海走私,立即发出信号开始紧追,渔船随即逃跑。当A舰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时,乙国另一艘军舰B在渔船逃跑必经的某公海海域埋伏。A舰返航半小时后,渔船出现在B舰埋伏的海域。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B舰不能继续A舰的紧追
B、A舰应从毗连区开始紧追,而不应从领海开始紧追
C、为了紧追成功,B舰不必发出信号即可对渔船实施紧迫
D、只要B舰发出信号,即可在公海继续对渔船紧追
答案
A
解析
紧追权,指沿海国的军舰或军用飞机,对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违反了该沿海国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追逐的权利。紧追权只能由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有明显标志的经授权的为政府服务的船舶或飞机行使;紧追开始的原因是被紧追者违反沿海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紧追可开始于一国内水、领海、毗连区或专属经济区,而不能开始于公海。故B错误。紧追时先警告(要在外国船舶视听所及范围内发出停驶信号)后紧追;故C错误,同时紧追必须连续不停地进行,不得中断。故A正确,D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OA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下列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哪一项体现最佳证据规则?
甲因抢劫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5万元。在刑期执行5年后确有悔改表现,人民法院对其裁定减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4条第二款规定:“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十二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关于该款的除拘留外的两种行为性质的表述哪一组是正确的?
丙公司和甲公司在一次交易时,丙公司向甲公司开具了一张由乙公司承兑的汇票,后来丙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兑汇票时,乙公司明知丙公司已被法院宣告破产但还是予以付款,下列哪一项表述是错误的?
中国上海亿达公司进口一批电脑,合同规定以信用证支付。亿达公司开出的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2004年12月21日至12月28日,由承运人所属的“远航号”货轮承运上述货物,“远航号”在装货港因遇大风与另外一艘船舶碰撞,致使“远航号”不能如期装货。“远航号”最后于
识别是指在适用冲突规范时,依照某一法律观念对有关事实或问题进行分析,将其归人一定的法律范畴的过程。下列各项中,属于识别的有哪些:
李伍为惯常居所地在甲国的公民,满成为惯常居所地在乙国的公民。甲国不是《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缔约国,乙国和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关于作品在中国的国民待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在讨论“法的历史发展、法的继承和移植”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丁各抒己见。甲认为:法的移植对象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对象则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乙认为: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将历史上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
随机试题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有________10卷。
在国际私法上,主张以“规则选择”或“结果选择”来替代“管辖权选择”的学者是()
A.DDTB.甲烷C.甲醛D.臭氧E.甲基汞属于内分泌干扰物的是()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左心衰竭的常见原因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对于某项目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签字后,方可实施。
下列各项中,作为“当期营业利润增加”项目的有()。
下列关于股票分类错误的是()。
某教师将《拿来主义》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以下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美育
Forthispart,youareallowed30minutestowriteacompositiononthetopic:StatisticsofFamilyExpensesinShanghai.Yoush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