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资料】 某主井井筒净直径6m,井深650m,表土段拟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检查孔资料表明,该井筒从上向下需穿过冲积层400m、风化基岩15m、泥岩35m(隔水层)、砂岩含水层10m(预计涌水量15m3/h)、泥岩45m(隔
【背景资料】 某主井井筒净直径6m,井深650m,表土段拟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检查孔资料表明,该井筒从上向下需穿过冲积层400m、风化基岩15m、泥岩35m(隔水层)、砂岩含水层10m(预计涌水量15m3/h)、泥岩45m(隔
admin
2017-10-16
36
问题
【背景资料】
某主井井筒净直径6m,井深650m,表土段拟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检查孔资料表明,该井筒从上向下需穿过冲积层400m、风化基岩15m、泥岩35m(隔水层)、砂岩含水层10m(预计涌水量15m
3
/h)、泥岩45m(隔水层)、极弱含水砂质泥岩和泥岩互层145m。建设单位根据咨询单位提供的430m、475m两个冻结深度方案,按照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了430m冻结深度方案。该井筒施工由两家矿建施工单位共同承担,其中一家单位负责井筒冻结工作,另一家单位负责井筒掘砌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冻结水文观测孔连续冒水7d时,建设单位下达了该主井井筒开挖的指令,掘砌单位根据指令开始掘砌作业。当完成6m掘砌再向下掘1m时,井筒工作面一侧发生了严重的片帮涌砂出水事故,掘砌单位立即采取向井筒内灌水的应急措施,灌水达到一定高度后,很快控制了事故的发展。15d后,冻结单位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掘砌单位,说明主井井筒已具备正常开挖条件。掘砌单位排除了井筒积水,重新开挖。至此,工期已拖延20d。事后掘砌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工期和费用索赔。
事件2:该井筒内壁采用组合钢模板倒模法浇筑,在某一段高浇筑后发现有一处模板向井筒内涨出(涨模)现象。
事件3:主井并筒竣工验收时,总漏水量8m
3
/h,其中在井深620m处有两个集中漏水点,漏水量分别为0.7m
3
/h、0.8m
3
/h。验收时还发现有一处井筒净半径小60mm。其余各项检查项目全部合格。
【问题】
井筒发生片帮涌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选项
答案
该井筒发生片帮涌砂的主要原因是冻结壁强度不满足开挖要求。 要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应由冻结单位结合水文孔冒水时间和测温孔温度综合分析,确保冻结壁已交圈,强度和厚度满足开挖要求;并由冻结单位下达允许开挖的通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Dl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在每一个建设项目实施前,参与建设的各方均应建立适合项目管理的组织。其中常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有()。
从风险角度而言,以下合同中业主方承担风险程度最大的合同是()。
如发包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错误导致工程损失,发包人应()。
根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在初步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应()。
甲高级中学教学楼为政府投资项目,其中的教学楼工程由乙设计院设计,由丙建筑公司进行施工总承包,由当地安全质量监管站监督管理,则教学楼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总进度目标控制应当由()负责。
下列选项中属于风险响应工作内容的是()。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经验和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安全风险,属于()风险。
某房屋建设工程施工中,模板支撑体系坍塌,导致1人死亡,1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根据《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号),该事故等级为()。
在施工测量控制中,民用建筑的测量复核通常包括()。
关于井巷工程辅助费的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数控机床有哪些类型电气故障?线路故障有哪些常见的故障现象?
设t=1/x,则原式=∫[*]dt=-∫(t4-t2+1-[*]t3-t+arctant+C=-[*]+C.
五苓散的功用是()
护理危重病人,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物业管理企业的设立分为()两步。
我国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是()。
与汇票、汇款等传统结算方式相比,保理的优势主要在于具有投资功能。()
D股票的当前市价为25元/股,市场上有以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期权交易,有关资料如下:(1)D股票的到期时间为半年的看涨期权,执行价格为25.3元;D股票的到期时间为半年的看跌期权,执行价格也为25.3元。(2)根据D股票历史数据测算的连续复利报酬率的标准
下列不属于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子系统的是()。
上午:下午:夜晚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