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材料2:《大明律.吏律》(断罪无正条):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应加应减,定拟罪名,转达刑部,议定奏闻。若辄断决,致罪有出入

admin2019-01-15  21

问题 材料1:《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材料2:《大明律.吏律》(断罪无正条):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应加应减,定拟罪名,转达刑部,议定奏闻。若辄断决,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请根据材料2说明明朝适用该原则的程序和擅用该原则的法律责任。

选项

答案对于适用比附的,在拟定好罪名及其量刑加减后转刑部议奏。如果未经议奏而擅用比附而致出入人罪的,以故失出人人罪论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FH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