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清代实行“地丁银”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并分析它与“一条鞭法”的关系。

admin2010-01-21  44

问题 谈谈清代实行“地丁银”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并分析它与“一条鞭法”的关系。

选项

答案清代实行“地丁银”的背景: 官绅地主的隐匿和流民的增多,地亩、人丁数字总是难以查清; 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剧烈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丁税更成为下层民众的沉重负担,从而不断引起逃亡或反抗; 地方官吏害怕朝廷严加催逼而往往多留少报,致使清政府感到丁额不足,丁银征收尤为困难。 (2)清代实行“地丁银”的内容: 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的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从而把丁银额固定下来。称作“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徭役制度非常重要的改革步骤和成果。丁银的固定虽然是对既定承担者意味着役的存在,但对后来者而言实际上则是役的取消。虽然固定下来的丁银部分和田赋银分开征收,但比张居正赋役改革中丁、赋合并征收的做法还后退了一步,但从本质上来看,丁银额的固定已使药液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肯定了另一部分人免除差役的法权。这种改革之后,其原先的弱点仍然存在,即是固定额的丁银还要由户承担,与赋税分开征收。 到雍正时,清政府逐渐采取彻底的“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的办法,也称地丁合一,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税银,而是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即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同时,将地丁之外的匠班银、市丁银等其他赋税也合并在田赋中征收。这也可以说是对张居正改革中将非定额的丁银不同比例地摊入田赋银的做法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愈益松弛化。 摊丁入亩在康熙末年率先在广东、四川实行,到雍正元年,宣布将此制推行全国。直到1777年,贵州省最后完成为止,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终于完成了中国赋役史上的又一次大的改革。 (3)摊丁入亩的意义: 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赋役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从唐朝的两税法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实行的仍然是人口、土地并征的二元税制。而摊丁入亩将固定的丁银全数摊入田亩,并随之取消了人丁税,使历来的二元税制变成单一的土地税制。这一变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摊了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②摊丁入亩后,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人口的区域间流动加快,促进了经济落后地区的开发,密切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 ③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摊丁入亩后,班匠银和市丁银也摊入了田亩,无地的工商业者不再有丁银负担,这对工商业的繁荣有好处。 ④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准备了条件。摊丁入亩实行之后,破产的农民从农村中游离出来,进入城镇或矿山,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工,也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⑤摊丁入亩,使人口统计摆脱了同赋役制度的联系,这有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的增长。 (4)“地丁银”与“一条鞭法”的关系: ①在赋税史上,“地丁银”是对张居正“一条鞭法”中将非定额的丁银不同比例地摊入田赋银的做法的进一步发展。摊丁入亩之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愈益松弛化。地丁制将固定的丁银全数摊入田亩,取消了人丁税,使历来实行的二元税制变成单一的土地税制。 ②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折银征收,地丁制将丁银纳入田亩,按田亩征收,更进一步简化了纳税的程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PF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