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肖某于2008年5月2日向好友袁某借款万元,双方约定肖某在下个月2日之前偿还。借款期满,肖某并未如约偿还欠款,而袁某碍于情面也未向肖某索要。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11月3日,袁某染病身亡,其继承人直到2010年4月1日才确定。两个月后,袁某的继承人才猛然
肖某于2008年5月2日向好友袁某借款万元,双方约定肖某在下个月2日之前偿还。借款期满,肖某并未如约偿还欠款,而袁某碍于情面也未向肖某索要。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11月3日,袁某染病身亡,其继承人直到2010年4月1日才确定。两个月后,袁某的继承人才猛然
admin
2021-08-03
43
问题
肖某于2008年5月2日向好友袁某借款万元,双方约定肖某在下个月2日之前偿还。借款期满,肖某并未如约偿还欠款,而袁某碍于情面也未向肖某索要。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11月3日,袁某染病身亡,其继承人直到2010年4月1日才确定。两个月后,袁某的继承人才猛然想起该债权的存在。则此时袁某对肖某的该债权:( )
选项
A、仍受保护,诉讼时效期间还有2年
B、仍受保护,诉讼时效期间还有8个月
C、仍受保护,诉讼时效期间还有4个月
D、不受保护,因为诉讼时效已过
答案
C
解析
解决此题关键在于找准诉讼时效中止的起算点。本案应适用普通诉讼时效两年。根据《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由此可知,只有在诉讼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的中止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如果是在此期限之前发生了权利行使障碍,而到最后6个月时该障碍已消除,就不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效果;如果该障碍在最后6个月尚未消除,则应从最后6个月开始中止诉讼时效期间,直至该障碍消除。所以.本案中诉讼时效期间还有6个月,再扣除2个月,还剩4个月。故正确答案是C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TU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2000年12月,甲公司向银行贷款100万元用于设备改造,并约定如挪作他用,银行有权解除合同。乙公司对该贷款提供了担保。2001年2月,甲公司将贷款用于购买高级轿车,银行解除合同。当时银行仅贷出50万元。由于甲公司无力还贷,银行要求乙公司承担责任。乙公司的
在地役权法律关系中,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下列哪一情形下,甲对乙不构成胁迫?()(13年司考.卷三.单3)
保证人对主债务人的求偿权的行使条件包括()。
王某向丁某借款十万元,期限一年,年利率5%.双方遂签订了书面借款合同。但丁某感觉利率过低,要求修改合同,提高利率,王某不同意,合同规定的提供借款期限届满,丁某拒绝提供借款,则()。
甲公司于6月10日向乙公司发出要约订购一批红木,要求乙公司于6月15日前答复。6月12日,甲公司欲改向丙公司订购红木,遂向乙公司发出撤销要约的信件,于6月14日到达乙公司。而6月1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回复,乙公司表示红木缺货,问甲公司能否用杉木代替。甲
甲将300册藏书送给乙,并约定乙不得转让给第三人,否则甲有权收回藏书。其后甲向乙交付了300册藏书。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09年司考.卷三.单6)
某律师事务所指派吴律师担任某案件的一、二审委托代理人。第一次开庭后,吴律师感觉案件复杂,本人和该事务所均难以胜任,建议不再继续代理。但该事务所坚持代理。一审判决委托人败诉。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13年司考.卷三.多60)
在技术开发合同中,合作开发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应当()。
在买卖合同中,当事人未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卖人()。
随机试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是
下列哪项不是肢端肥大症病人高血压的原因
单位( )时可以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
期货价格真实地反映供求及价格变动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期性、连续性和公开性,所以在期货交易发达的国家,期货价格被视为一种()。
根据《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车辆购置税纳税义务人的是()。
根据以下表格资料,回答问题。本年投产项目个数的增长速度是()。
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下列关于生物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某公司为员工举办员工素质培训,报名参加心算培训的有45人,报名参加插花培训的有23人,报名参加健身培训的有19人,而至少报名一项的人数是报名2项及以上人数与三项都报名的人数之和的倍数,而三项都报名的有10人,问只参加一项培训的人数是多少?()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下列属于过失犯罪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