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09年下半年,我国新疆等地连续发生了不法分子使用注射器针扎刺他人,并就此传播虚假信息制造恐怖气氛的恶性事件,造成社会恐慌,后经取样鉴定,排除使用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炭疽等烈性病原微生物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对此类行为应以( )论处。
2009年下半年,我国新疆等地连续发生了不法分子使用注射器针扎刺他人,并就此传播虚假信息制造恐怖气氛的恶性事件,造成社会恐慌,后经取样鉴定,排除使用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炭疽等烈性病原微生物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对此类行为应以( )论处。
admin
2015-06-28
54
问题
2009年下半年,我国新疆等地连续发生了不法分子使用注射器针扎刺他人,并就此传播虚假信息制造恐怖气氛的恶性事件,造成社会恐慌,后经取样鉴定,排除使用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炭疽等烈性病原微生物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对此类行为应以( )论处。
选项
A、故意伤害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D、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答案
D
解析
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则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本题中,不法分子使用注射器针扎刺他人,通常都没有造成身体轻伤以上的伤害,故不构成故意伤害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而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本题中,不法分子使用注射器针扎刺他人,实际上并没有投放真正的危险物质,因此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没有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虚假恐怖信息,由于后行为与前行为并不存在必要的按一罪处罚的关系,两者都构成犯罪的,则应并罚。本题中不法分子使用注射器针扎刺他人,并就此传播虚假信息,制造恐怖气氛,应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而非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Tx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违忠欺上谓之谩,背信藏巧谓之诈,亏礼废节谓之不敬,两讼相趣谓之斗,两和相害谓之戏,无变斩击谓之贼,不意误犯谓之过失,逆节绝理谓之不道,陵上僭贵谓之恶逆,将害未发谓之戕,唱首先言谓之造意,二人对议谓之谋,制众建计谓之率,不和
下列关于平等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的是()
2009年,司机孙某驾驶面包车路遇一男子恳求搭车。上车后,男子主动说按照出租车的价格支付运费,孙某未予理会。几分钟后,上车男子表示已到达目的地,要求下车,并主动掏出10元钱扔到车辆仪表盘上。随后执法大队的车辆将孙某的车逼停,指控孙某涉嫌经营黑车。执法大队人
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原则中法治原则的内容的是()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表述,正确的是()
甲驾车经过十字路口时闯红灯,将正常过马路的乙撞倒,乙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甲罚款200元,扣3分。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导致甲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法律事实是什么?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
根据法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 ( )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享有留置权。
甲遗失了一块金怀表,该怀表被乙拾得,乙为了担保自己的债务,将该怀表出质给债权人丙,丙并不知道该怀表为乙拾得的事实。则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情形表述正确的是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在于()。
随机试题
麻醉前常规应用抗胆碱药物的主要目的是
在我国,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
下列哪个是天然的高分子成膜材料
金合金抛光所用抛光剂是
给消费者、病人、医务人员提供正确、合适的药品或与药品有关的信息,是只接受公正、公平、合理的职业报酬,是
对监理规划的审核,其审核内容包括( )。
甲2008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丁2008年11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4年为实现产业整合,减少同业竞争实施了一项企业合并,与该项企业合并及合并后相关的交易事项如下:(1)3月20日,甲公司与其控股股东(P公司)及独立第三方S公司分别签订股权购买协议,从P公司购买其持有的乙公司6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非常有意思的是,一个半世纪前,贵国[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杰出的哈佛人—爱默生先生,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在文章中摘引孔孟的言论很多。他还把孔子和苏格拉底、耶稣相提并论,认为儒家道德学说,“虽然是针对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但我们今天读书仍受益匪浅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