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专升本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关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关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
admin
2022-12-07
78
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关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同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糟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这几段文字语言典雅流畅,富有极好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赏析。
选项
答案
通过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在努力开拓散文“可读性”的范围。所谓“读”,不仅染人耳目,感人于心,还讲求易诵于口,悦之于耳。为此,他十分注意词语的音韵美,化古求新,别具一格。叠字叠句的用法在他笔下出神入化,让人一看便不禁吟哦。余光中对李清照的词风是偏爱的,“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这句法显然师承《声声慢》,但他更注重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看这句,“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叠字连绵,表态,动态,声响三番俱出,把“雨”字的质感写活了。作者就是这样凭借非凡的遣词造句的功夫,在典雅流畅的语言中,突出了文章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解析
本阅读片段节选自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第一个问题设置相对简单,是考查对文章的行文线索的理解与把握的。《听听那冷雨》以“雨”作为线索,同时在“雨”这一意象中又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和对祖国文化的眷恋。文章题目中以“冷”修饰雨,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节令特征带来的雨给人的感觉,这一层是实际存在的自然特征;一是作者因为远离大陆、远离家乡的漂泊生活带来的孤独与内心的凄冷的感觉,这一层是只能用心感知的情感特征。
第二道题是对文中化用的一首词的作者及词牌的考查。《听听那冷雨》一文化用了不少古典诗词,这一方面对表达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文章的语言风格与特色的形成作用颇大,这些诗词是学习课文应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之一。《虞美人·听雨》是南宋蒋捷的一首词作,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展现了作者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余光中在此化用此词,正是由于自己和词作者处境与经历的相似:都是“饱经风霜”,都是面对萧萧秋雨,想到自己的一生,自然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慨。蒋捷的词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第三题从文章的语言美方面切入,要求考生对其语言美进行赏析。这里考生注意,赏析文字实际上就是分析文字,所以依照我们平常课本中所见到的分析文字的形式进行作答即可。《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汉字特有的声韵特点,造成一种极富音乐感的音韵美质。他用新奇大胆的叠词组合,写雨形、雨态、雨声、雨情,“淅淅沥沥”,“淋淋漓漓”,“清清爽爽新新”。作者还巧妙地建构一种谐音辞格:“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形成妙手天成的意蕴效果。将“凄凉、凄清、凄楚、凄迷”这样的近义词连用,也使得词意的传情效果特别细腻、深切。“嗅嗅、闻闻、舔舔”这种感觉借移手法的运用,这样一种特别的词语设置,看似无理,却特有情,都使语句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二是诗化的言语描述方式,更是创造了一种醉人的意境美。或将概述性语言形象化造成意境,“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或用拟喻描述,把实景虚幻化,构成美妙诗境,以寄托缠绵诗思。“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座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打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或借用,或化用古诗词入文,也使得文中平添几分诗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jhD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题库普高专升本分类
0
语文
普高专升本
相关试题推荐
王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自2008年2月1日起至2011年1月31日止,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8年6月20日王某向公司提出辞职。并向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王某没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也未与公司协商,因而既不同意解除合同,也不
赵吉安与朱玲同在某纸板厂工作,二人原为夫妻,后经法院判决离婚,两个子女判给来玲。2002年1月,两人在厂教育科因抚养费问题发生口角,最后扭打在一起,朱玲被摔倒在地。医院诊断为“头皮下血肿”“急性闭合性颅脑外伤”。另外,两人在扭打中还打碎了教育科两块玻璃。纸
根据工会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________听取________的意见。()
曾某就职于某汽车公司。工作期间,因社会保险问题曾某与公司发生纠纷。关于该纠纷的解决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提到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有()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
阅读散文《一棵野豆秧》节选,然后回答问题。那是秋天,我们乘两辆越野车到西藏去,车子整天颠簸在青藏高原漫无涯际的荒滩上,窗外旋转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的地平线,没有树,没有人烟,除了铺向大地尽头的单调的电线杆和低空偶尔掠过一两只大乌鸦外,没有任何明显的标志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愆: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
随机试题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消除或者减轻服务对象的困扰,这种角色是()。
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0%、30%、50%的比例共同投资兴建一座水库,蓄水量10万立方米,约定用水量按投资比例分配。某年夏天,丙村与丁村约定当年7月中旬丙村从自己的用水量中向丁村供应灌溉用水1万立方米,丁村支付价款10000元。供水时,水渠流经戊村,戊村将
配置好的0.5Me~arland比浊管可以存放
下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做法中,正确的是:
某一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6V,当接入2kΩ的负载后,输出电压为4V,该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是()kΩ。
在加权平均法下,每股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人民主权原则得以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和《论语》、《孟子》一起被称为中国“四书”的还有哪两本著作?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长处和优点在于它符合
Hearrivedlate,______wasannoying.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