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公布的10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9%,非食品价格上涨2.7%。至此,我国CPI连续8个月高于5%,持续高位运行。试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

admin2014-10-04  31

问题 2011年11月9日公布的10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9%,非食品价格上涨2.7%。至此,我国CPI连续8个月高于5%,持续高位运行。试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都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调控措施?

选项

答案(1)人民银行对通货膨胀的最初反应显然过于迟缓。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人民银行在一开始试图主要依靠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抑制通货膨胀。过去的一年里,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准备金率已达到中国历史最高水平(21.5%),也接近世界最高水平(巴西为20%,黎巴嫩为30%)。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发达国家已基本上不采用这一工具,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使用它。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降低“货币乘数”:准备金率为10%时,100元的初始存款在理论上最多可以衍生出1000元的货币供应量,而准备金率提高到20%,只能衍生出500元的货币供应量。因此,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达到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但是,如果货币的周转速度加快了(银行的存一贷周期缩短了),即使“货币乘数”降低了,货币供给总量未必减少。如果现金持有率下降,也会直接影响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对降低“货币乘数”的效果。同时,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体系之外流通的货币量不会起到控制作用。 (2)2010年10月之后,人民银行不得不开始提高利率。利率提高了四次之后,目前的利率水平仍然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一年存款的实际利率仍然是负的。人民银行之所以倾向于大幅度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对提高利率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可能有几种考虑。其中一种考虑认为,美国利率很低,如果中国提高利率,必然会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这样既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又会增加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风险。事实上,中国对外收支的资本账户并没有完全放开,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不能自由兑换,资本进出中国远没有进出发达国家那样自由,并不符合“三难选择”理论中资本完全流通的假设前提。当然,境外热钱可以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出中国,但其交易成本和风险很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Uo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