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试说明:(1)过失犯罪的特征及在罪过形态上与故意犯罪的差异。(2)过失犯
《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试说明:(1)过失犯罪的特征及在罪过形态上与故意犯罪的差异。(2)过失犯
admin
2013-05-13
65
问题
《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试说明:(1)过失犯罪的特征及在罪过形态上与故意犯罪的差异。(2)过失犯罪的形态及其二者的区别。(3)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的异同。
选项
答案
(1)①没有犯罪故意。②没有保持必要的小心谨慎的态度。由于犯罪过失与犯罪故意在主观恶性程度上具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刑法规定犯罪过失的罪责与犯罪故意的罪责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①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②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③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轻于故意犯罪。(2)过失犯罪的形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事先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所以又称无认识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事先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所预见,故又称有认识的过失。(3)相同点:①都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②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不同点:①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②对危害结果所持的态度不同。这是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的关键区别,在间接故意的情况之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放任的,持无所谓的态度,是不反对的、容忍的;在过于自信过失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反对的,但由于过于自信,没有想到结果真的会发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gJ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真题)赵某与钱某约定,赵某以1000元的价格购买钱某的耕牛。当夜,耕牛被孙某盗走,致使合同因无法履行而终止,钱某返还赵某价款。该事例中,导致合同解除的法律事实是()。
关于法律的时间效力,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明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2018年真题)根据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人员构成中,共产党员所占的比例是()。
南国民政府法律体系的构成有()。
一男子驾车闯红灯被警察拦住,警察查明驾车人因要将其突发急病的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而闯红灯。对此行为之性质与法律责任,两名警察持不同意见,警察甲认为任何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均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警察乙则认为驾车人为抢救病人,违反规则实出于不得已,因而不应受处罚。
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应当是()。
某市公交公司驾驶员李某驾驶公交车正常行驶,途中,乘客刘某错过下车站点,要求立即下车,李某按照规定未予停车,刘某遂抢夺方向盘并殴打李某,二人在车辆行进中持续互殴,其他乘客对此未予制止。后公交车失控坠入江中。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回答以下
甲与乙有矛盾,一日二人争吵时甲失手将乙杀死。邻居丙知道此事后,认为甲犯了故意杀人罪。后来甲被法院判处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在此,法律发挥的规范作用有()
甲将乙交自己保管的笔记本电脑卖与不知情的丙,并已交付。乙发现后可以向丙索回,丙只能向甲请求返还不当得利。 ( )
随机试题
Itwasanearlymorninginsummer.Inthestreets,sleepy-eyedpeopleweremovingquickly,headingtowardstheir【C1】______Thisw
A.肌钙蛋白B.CK一MBC.心电图D.超声心动图E.心脏PET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必须行的检查是
患儿6个月,多汗夜惊,烦躁不安,面色不华,纳呆便溏,头颅软,舌淡苔白,指纹淡。实验室检查:血钙磷乘积稍低,血碱性磷酸酶升高。诊断为佝偻病,其分期及证型是()
A.临床药理信息B.戒毒药品信息C.基本药物目录D.药品广告根据《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可以在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网站上发布,但其内容应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是
水冲脉的特点是
关于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根据我国《合同法》,效力待定的合同包括()。
图所示的变形曲线,是下列哪一种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曲线?()
某女,48岁,丈夫已去世。自述:几个月以来,经常听到有人说她作风败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甚至街上的广告、广播的消息都是针对她的。认为有人要陷害她,甚至要杀害她的家人,为此不敢去上班、外出购物,多次到公安机关报警,给政府机关写信。咨询时,描述上述情
WhyisSaraworrie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