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下列证据根据我国的证据排除规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有哪些?( )
下列证据根据我国的证据排除规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有哪些?( )
admin
2014-01-15
42
问题
下列证据根据我国的证据排除规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有哪些?( )
选项
A、作案工具是由侦查员一人进行搜查后获取的
B、被告人在侦查中被刑讯逼供而承认的犯罪事实
C、侦查人员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逼其说出作案工具的埋藏地点,据此挖出的作案工具
D、侦查人员威胁证人说“如果你不按我们说的作证,就要按伪证罪抓你”,据此产生的证人证言
答案
A,B,C,D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据此,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两个方面:(1)排除言词证据,即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2)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因此AC项不是绝对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也是要排除的。故A、B、C、D项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V3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可以提出宪法修改有效议案的主体?
下列哪一种价格术语规定应由买方履行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义务?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未选择保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人民法院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保险合同适用的是何地法律?()
某县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王某的开采行为超出了开采许可证所许可的范围,欲处罚王某,可是王某因有事外出不在.当场宣告处罚决定后,县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如何处理?()
在一起抢劫案中,被告人杨某,男,17岁;被害人陈某,男,19岁;崔某是杨某的辩护律师,刘某是陈某的诉讼代理人,在本案中,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人员可以是:
中德合资经营的企业润丰电子有限公司,为了顺利地进行生产经营,其董事会决定购买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配套件、运输工具和办公用品。以下关于该公司购买上述物品说法正确的有:()
吴女与丈夫刘某依法判决离婚,根据离婚判决书,2周岁的儿子刘甲由吴女抚养,刘某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直至孩子刘甲成年为止。离婚1年之后,吴女带着儿子刘甲与王男再婚。王男是张某与李某夫妇的养子,养父去世得早,便一直与养母相依为命。由于王男努力发奋,不仅完成了
在某法院受理的一起交通处罚案件中,被告提供了当事人闯红灯的现场笔录。该现场笔录载明了当事人闯红灯的时间、地点和拒绝签名的情况,但没有当事人的签名,也没有其他证人签名。原告主张当时不在现场,并有一朋友为其出庭作证。根据原被告双方提供的证据,法院应如何认定?
甲公司以乙公司为收款人,丙公司为保证人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银行进行了承兑,乙公司将汇票转让给张某,张某提示付款时,银行拒绝付款,张某可以向下列哪些主体行使追索权?()
甲拐骗了5名儿童,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全部卖往A地。在运送过程中甲因害怕他们哭闹,给他们注射了麻醉药。由于麻醉药过量,致使2名婴儿死亡,5名儿童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后经救治康复。对甲的行为应以何罪论处?
随机试题
等差数列{an}中,a1+a7=42,a10-a3=21,则前10项和S10=()。
常用室外大肌群运动的方式不包括
体内氨的清除主要通过
患者右上第一中切牙扭转近90°,且伴有唇侧倾斜,牙髓正常,牙根长大,牙槽骨轻度吸收,牙龈红肿,探易出血。以下治疗方案中最佳的是
对于我国刑事起诉制度,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建设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办理了工程质量监督申报手续。根据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规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该在开工前召开工程建设各方代表参加的监督会议,同时()。
关联交易的价格原则上应不偏离()的价格或收费的标准。
在外观设计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判断对比设计是否构成涉案专利的抵触申请时,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案例:欣赏课:《昂蒂布的夜渔》。上课开始,教师先找三个学生到黑板前,用几秒钟的时间画两三颗星星,教师点评并指出毕加索《昂蒂布的夜渔》里三颗造型奇特的星星,使学生一上课,就对毕加索的创新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教师介绍毕加索的生平,让学生了解
道德认知模式最先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