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今年3岁,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平时也很听话,但父母发现她最近不管是学习还是玩,遇到问题总不爱自己思考去解决,只想着大人帮忙。比如荡秋千,每次都让父母推她,而且要荡得高高的。她会荡,只是荡不高,父母教过她,也让她看其他小朋友怎么玩,可她就是不听不看,还大

admin2021-04-21  28

问题 晓晓今年3岁,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平时也很听话,但父母发现她最近不管是学习还是玩,遇到问题总不爱自己思考去解决,只想着大人帮忙。比如荡秋千,每次都让父母推她,而且要荡得高高的。她会荡,只是荡不高,父母教过她,也让她看其他小朋友怎么玩,可她就是不听不看,还大哭。学习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她多动脑筋想好了再去行动,可晓晓常常做不到,晓晓父母为此非常苦恼。
问题:
假如晓晓父母为此向你求助,你有何科学建议?

选项

答案针对晓晓的这一情况,父母应该顺应晓晓所处的直观行动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具体表现为: ①思维解决的问题逐渐复杂化 幼儿能够更多地用相同的行为方式对相似的情景作出反应,用间接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2岁儿童的直观行动思维只能解决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3岁以后的幼儿解决的问题比以前复杂。当晓晓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引导晓晓先尝试着自己去做,而不是仅仅作为旁观者去看,当晓晓做完后让晓晓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晓晓进行概括和提升,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概括化 2岁左右儿童的思维方法是依靠详尽的、展开的实际行动。思维的每一步都和实际行动分不开,而且常常是由行动中的“顿悟”解决问题。3岁后儿童思维所依靠的行动逐渐概括化,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某些具体行动可以压缩或省略。比如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父母要想让晓晓掌握自己荡高的方法,可以让她切实的去运用相关的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方法。 ③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在儿童最初的思维中,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往往在行动之后,儿童根据感知和联想说出行动的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语言仍然离不开直观形象,直观和行动在思维中还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语言对思维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而直观和行动引起注意,补充和加强语言,并作为语言的支柱。因此,在引导晓晓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引导晓晓把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事件过程表达出来,逐渐提高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yc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