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盛衰缘由,并且给予总体评价

admin2018-11-23  47

问题 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盛衰缘由,并且给予总体评价

选项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用来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形成于隋,完善于唐,为以后历代所沿袭,至清末而废除,历时1300余年。 (一)演变历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选拔官吏。初期既注重士人的才德,也照顾世家大族,但后来流弊严重,完全成为门阀士族把持的选举机制。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科举制的前身。 2.隋文帝时期,正式停止了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的权力,后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以德才二科推举人才。由于此举流弊也很大,隋炀帝时期创设进士科,以科举考试选举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开始。 3.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完善。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1)常举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八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明经考试的内有有帖经、经义和时务策,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为帖经、诗赋和时务策,以诗赋为主。考帖经能死记硬背即可,考诗赋则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进士虽然难考,但考中后极易飞黄腾达,被视为“士林华选”。常举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2)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制举科目多临时性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制举不常举行,取人极少,由兵部主持。(3)武周时,还专门创立了武举,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由兵部主持。 4.宋朝继续发展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北宋为防止考官徇私和举人舞弊,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对试卷推行封弥、誊录法,并严禁举人夹带、代笔、举烛等行为。士人考中即授官,在仕途上升迁也较快。后来增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被录取的人便成了“天子门生”,从而彻底收回了取士大权。 5.元朝时期科举制度式微。因元朝推行民族压迫政策,选拔人才主要不由科举,所以举办科举的次数极少。元朝总共举行科举17次,且进士名额分配极不公平,蒙古、色目、汉人的人口数相差极端悬殊,名额却一样。元代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道。考试科目,蒙古、色目人要比汉人、南人少而简单。总之,元朝时期科举制度根本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6.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非常僵化。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以程朱的解释为依据,间用古注疏,以八股文为考试形式,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参加科举者必须是各级学校的生员。每逢子、午、卯、酉年的八月(秋闱),在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举行乡试之次年的二月(春闱),举人在京参加会试,及格者再于三月初一日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以皇帝名义举行的廷试(或称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称赐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赐同进士出身。 (二)历史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实行了1300余年,对古代的政治、教育、文化学术、社会结构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公平、公正地选拔了大量合格的人才。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举荐制等,科举制无疑非常公平。它不论出身、门第,凡是有真才实学都可以通过考试来晋身政坛,是一种非常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2.提高了行政效率。科举制选举出了大批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吏,他们远远不同于以往的凭借门阀入仕的不学无术的官员,具有真正的才能,能够有效地提升行政效率。 3.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提升了庶族的势力。科举制吸收了来自下层的大批官员,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统治。 4.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学术事业有推动作用。以经典为考试内容,对于文化的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科举制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尤其是八股取士,形式呆板,内容僵硬,极大地限制了士人才学的发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JWi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