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请回答问题: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

admin2022-08-03  29

问题 结合材料请回答问题: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他因此而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说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这首《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后来他又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
                                                                                                                                                  ——摘编自《郑板桥趣闻轶事》,360个人图书馆
结合辩证思维方法,分析“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选项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不同于感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人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理性)具体的过程,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 “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是感性具体;“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是抽象;“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是理性具体。郑板桥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概括来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iL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