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15周岁)在乡村公路驾驶机动车时过失将吴某撞成重伤。乙正要下车救人,坐在车上的甲(乙父)说:“别下车!前面来了许多村民,下车会有麻烦。”乙便驾车逃走,吴某因流血过多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第13题)

admin2018-04-20  22

问题 乙(15周岁)在乡村公路驾驶机动车时过失将吴某撞成重伤。乙正要下车救人,坐在车上的甲(乙父)说:“别下车!前面来了许多村民,下车会有麻烦。”乙便驾车逃走,吴某因流血过多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第13题)

选项 A、因乙不成立交通肇事罪,甲也不成立交通肇事罪
B、对甲应按交通肇事罪的间接正犯论处
C、根据司法实践,对甲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D、根据刑法规定,甲、乙均不成立犯罪

答案C

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由于乙未达到16周岁的责任年龄,不追究其交通肇事的的刑事责任。所以,即使乙因为年龄不成立交通肇事罪,根据该司法解释,甲也能成立交通肇事罪。由于司法解释指导司法实践活动,所以C项所谓的司法实践是指司法解释的规定。B项间接正犯是利用他人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其本身一般是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能成立间接正犯。当然,间接正犯所利用的他人犯罪可能是他人的过失犯罪,所以交通肇事罪本身不能成为间接正犯的。据此,B选项不当选。选项D,抛开司法解释,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本案分为两个阶层,第一是乙撞人。乙因为年龄不够,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该阶段甲无罪。第二是甲指示乙逃逸不救助被害人,导致其死亡。该阶段,甲乙在客观阶层构成不作为的共同犯罪。就不作为犯罪的罪名而言,起码构成遗弃罪。作为义务的来源是先行行为,也就是交通肇事的行为。遗弃罪的主体不要求是家庭成员,只要有扶助义务就可以构成。就共同犯罪的分工而言,乙是实行犯,但在主观阶层因为未满16周岁,所以不负遗弃罪的刑事责任,甲是教唆犯,在主观阶层具有刑事责任应负遗弃罪的刑事责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A5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