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甲公司欠乙公司30万元,一直无力偿付,现丙公司欠甲公司20万元,已到期,但甲公司明示放弃对丙的债权。对甲公司的这一行为,乙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甲公司欠乙公司30万元,一直无力偿付,现丙公司欠甲公司20万元,已到期,但甲公司明示放弃对丙的债权。对甲公司的这一行为,乙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dmin
2017-05-15
43
问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30万元,一直无力偿付,现丙公司欠甲公司20万元,已到期,但甲公司明示放弃对丙的债权。对甲公司的这一行为,乙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选项
A、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放弃债权的行为
B、通知丙公司撤销甲放弃债权的行为
C、乙因此支付的必要费用由甲公司负担
D、乙因此支付的必要费用由乙公司自担
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核点是撤销权。闲债务人(甲公司)放弃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乙公司)造成损害的,债权人乙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的行为。甲公司自行通知相对人撤销放弃债权的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乙公司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甲公司负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Qmc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经济法题库注册会计师分类
0
经济法
注册会计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合营企业任何一方不得以合营企业的名义取得的贷款,租赁的设备或其他财产以及合营者以外的他人财产作为自己的出资。()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甲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最近3年公司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达到3000万元,自2008年以来没有以任何形式向股东分配利润。2011年2月1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董事会提交了如下议案:(1)增选公司董事的方案:鉴
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甲公司向乙公司购入价值100万元的货物用于试制新产品,承诺3个月后付款。甲公司应乙公司的要求,请A公司和B公司作担保人。其中,A公司以自有的一套加工设备提供抵押担保,B公司提供保证担保。乙公司向甲公司按期供货后,甲公司为筹集资
2010年3月,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设备的合同,标的额为500万元。该合同约定:A公司于3月10日向B公司支付50万元作为预付款;B公司于4月10日交付设备;A公司于B公司交付设备验收合格之日起3日内付清货款;任何一方违约,应当向守约方支付标的额5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需提示承兑的汇票是()。
甲、乙、丙三人各出资2000元购买一条船后,甲准备投资开商店,想转让自己的财产份额。甲通知乙、丙后,乙表示愿出1500元买下甲的份额,丁知道后愿以2000元买下,丙即表示愿以2000元买下。根据法律的规定,甲应将其份额转让给()。
保证期间为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是债权人向保证人行使追索权的期间。下列关于保证期间的表述,正确的有()。
甲欠乙1万元到期借款,经乙催讨后一直未还。下列情形中,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行使代位权的是()。
(2008年)2007年8月8日,甲、乙、丙、丁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公司)。公司未设董事会,仅设丙为执行董事。2008年6月8日,甲与戊订立合同,约定将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以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戊。甲于同日分别向乙、丙、丁发出拟转让股权给戊的
甲向乙借款100万元,甲以自己价值110万元的房屋设定了抵押,债务到期后,甲不清偿债务,乙对房屋行使抵押权,已知这段时间产生了10万元的利息,为实现抵押权的拍卖费用5万元,在甲乙没有约定的情形下,关于抵押物拍卖后的清偿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宋代最重要的入仕途径是()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光谱分析法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其利用的物质特点是
根据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行为合法的是()。
信息工作制度的制定要讲究()。
小王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某市郊区的一所小学任教。校长根据她来校后的工作表现,第二学期就让她担任了班主任。但她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利用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向学校申请一些不必要的经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也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级工作和提高学生素
按照宪法规定,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为四级,即省级、市级、县级、乡级。()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6~110题。据统计,全球讲英语的人口达17亿,说英语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40%,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科技书刊和译著都用英语,全球开设国际广播电台的86个国家中,只有8个没有英语,互联网上80%以上的网页使用英文;而开设汉语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