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同治中兴”。

admin2016-07-26  66

问题 评析“同治中兴”。

选项

答案“同治中兴”是指晚清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清朝出现的一个“中兴”阶段。清穆宗同治,名爱新觉罗·载淳,于1861年7月继位,年号“祺祥”。不久,恭亲王奕诉和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慈禧太后掌握了清政府的最高权力,改年号为“同治”。同治在位期间,清朝同外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关系,并发动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到1875年光绪帝即位,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面基本消散,国家出现振兴气象。同治一朝,历时13年,其间国事相对稳定,与此前清政府内忧外患频仍、政局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时人乃至后人称之为“同治中兴”。 总结“同治中兴”的内容和表现,可以概括为:(1)镇压农民起义,国内社会稳定。咸丰帝时,清政府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军事压力,外有列强侵略,内部农民起义不断。进入同治朝后,战局扭转,1865年,湘军攻占太平天国都城天京,1868年,镇压东西捻军,1872年,扑灭苗民起义,1873年,云南、西北回民起义结束。(2)整顿朝政,政局稳定。“辛酉政变”后,奕诉和慈禧太后控制了清朝最高统治权,他们控制中央财政军权,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秩序的政策,努力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更为关键的是,在镇压各路起义中崛起的汉族士大夫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得到了清政府的信任,成为了效忠清王朝的中坚力量。(3)中外合局形成,中外关系稳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外国列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关系。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处理和开展对外关系,并在清理内乱时,采取“借师助剿”策略。自同治登基,中外相安无事,基本未发生大规模战争。(4)自强运动兴起,大力兴办洋务。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同治年间,在地方督抚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5)改革军事,军队战斗力增强。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个时期,清政府改编绿营,编练新军,创办军事工业,聘请外国教练,军队的战斗力增强。在此期间,清政府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近代海军。 综上所述,以军事胜利为显著标志,经过政治派系的重新调整和国内秩序的恢复稳定,加上中外关系的和平维持,以及洋务运动等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新措施的实施,清朝在同治皇帝时出现了中兴的景象。这个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在很多方面迈出了近代化步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事实,那就是,清政府仍然是一个独裁落后的封建政府,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洋务运动也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走向失败。可以说,“同治中兴”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灭亡的命运。所以,我们既要看到这个时期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统治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这些政策措施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所谓“同治中兴”的历史局限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ZT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