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复旦大学2011年研)

admin2021-11-30  37

问题 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复旦大学2011年研)

选项

答案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包括以下六刊一报: (1)主编《生活》周刊。 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由此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生活》周刊初期只印1000多份,大多数是分赠职教社社员。邹韬奋接任主编后新辟“信箱”专栏,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后又开辟“小言论”专栏,1928年发行量达40000份。1932年1月9日,他宣布《生活》周刊“最近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淞沪抗战爆发的第二天,《生活》周刊出了两期“紧急号外”。1月30日,又出版“临时紧急特刊”,发表《痛告全国同胞书》。1933年12月,国民党政府下令查封《生活》周刊。 从1933年7月至1935年8月,邹韬奋游历和考察意大利、英国、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苏联和美国,写出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上发表,后汇集成《萍踪寄语》。 (2)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 1935年11月16日,《大众生活》在上海创刊,邹韬奋在其创刊号上发表《我们的灯塔》一文,提出以“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为三大目标。北平传来“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他不仅在刊物上立即支持学生的正义运动,还寄了儿千份《大众生活》给北平市学联。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 1936年3月初,邹韬奋被迫出走香港。6月7日,他主办的《生活日报》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张日报。他在发刊词中宣布:“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这也是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 (4)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星期增刊》。 邹韬奋流亡到香港后,又创办《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后改名为《生活日报周刊》),其后又将《生活日报周刊》移到上海出版,改名为《生活星期刊》,继续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重点放在批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上。1936年11月22日,邹韬奋与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一同被捕入狱,史称“七君子”事件。《生活星期刊》也在12月被国民党查封。 (5)在上海创办《抗战》。 1937年7月,韬奋出狱,8月又在上海创办《抗战》3日刊(由于租界当局无理干涉,后改为《抵抗》),系统报道和分析国内外形势,反映群众的抗日要求。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抵抗》恢复原名《抗战》之后移到武汉出版。 (6)在汉口出版《全民抗战》。 1938年7月,邹韬奋创办的《抗战》和李公朴办的《全民》周刊合并,改名为《全民抗战》,在汉口出版,邹韬奋主编。该刊最高销量30万份。1941年2月,《全民抗战》被当局查封,邹韬奋第3次流亡来到香港。 (7)香港版的《大众生活》。 再度流亡香港以后,邹韬奋于1941年5月17日在香港复刊《大众生活》,大大加强了在港的抗战宣传力量。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占领香港,《大众生活》只得停刊。此后邹韬奋再也没有办报刊的机会。邹韬奋和许多居港进步文化人士,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东江纵队的掩护下,安全撤离。 总之,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他既担任主编,又是主要作者,还要管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还提出许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jh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