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候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

admin2017-10-18  28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候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的背上还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问道:“你为什么反着穿皮衣背柴禾?”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子更重要,如果皮子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的由来。它的出处是《左传》。
魏文侯所说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这句话在唯物史观方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选项

答案魏文侯所说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该思想与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lE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