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14年第1题)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2014年第1题)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dmin
2020-03-17
19
问题
(2014年第1题)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选项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B
解析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因此,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D项本身表述有误;C项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应该是真理;A项是干扰项,相对真理是对客观事物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爱迪生的每次实验获得的不一定是相对真理,也可能是真理的反面——谬误,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o2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苏联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无情践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等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这个模式形成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做了富有深刻内涵的表述,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打造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容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然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却接连失败了,从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训是
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在美国的某个乡村有个叫芬格斯的小酒吧,老板是个犹太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犹太人的后裔,一次,他想去这个酒吧体会一下犹太人的民风,前一天他打电话给芬格斯老板说会带10个随从去光顾洒吧,到时请老板把其他的顾客都赶走。芬格斯的老板当即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说自己的
(2013年第30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随机试题
以下哪一种不是组织设计基本原则?()
患者男性,28岁,下腹痛伴脓血便2周,腹痛常于便后缓解。查体无异常发现。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上荣于目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C.熏于肓膜,散于胸腹D.通于三焦,流行全身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卫气的分布是
牛蒡子炒后鳖甲砂炒醋淬
在组织定义三个基本要素中,( )是设置组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以“杠杆租赁”为基础的项目融资模式的特点包括()。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之后,如果仍在使用,应该()。
某酒厂2009年12月销售粮食白酒3000公斤,取得不含税价款100万元,包装物押金5万元,按事先约定的期限,包装物2个月后归还厂家,则该酒厂应纳消费税税额为()万元。
甲乘坐地铁末班车时捡到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二天在地铁站台上看到了乙贴出的寻找电脑的寻物启事,并称“如有人捡到后送回,将给予1000元的酬劳”,甲见其告示中所描述的电脑与自己捡到的完全相同,于是将笔记本归还给乙,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His_____ingamblinghaseventuallybroughtabouthisruin.(2010-75)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