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工程中有1座隧道工程长2600m,其余路段为路基土石方。根据设计图纸,正洞中围岩的绝大部分是Ⅱ级围岩,局部有节理较发育的Ⅲ级围岩,进口处50m为埋深较深且比较破碎的V级围岩,拟采用小断面弱爆破暗挖法,并辅助进行超前支护。出口处4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工程中有1座隧道工程长2600m,其余路段为路基土石方。根据设计图纸,正洞中围岩的绝大部分是Ⅱ级围岩,局部有节理较发育的Ⅲ级围岩,进口处50m为埋深较深且比较破碎的V级围岩,拟采用小断面弱爆破暗挖法,并辅助进行超前支护。出口处4
admin
2021-05-07
26
问题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工程中有1座隧道工程长2600m,其余路段为路基土石方。根据设计图纸,正洞中围岩的绝大部分是Ⅱ级围岩,局部有节理较发育的Ⅲ级围岩,进口处50m为埋深较深且比较破碎的V级围岩,拟采用小断面弱爆破暗挖法,并辅助进行超前支护。出口处40m埋深较浅且极易破碎的Ⅵ级围岩,拟采用明挖法,修筑一段明洞。正洞开挖施工拟采用全断面钻爆法。
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
1.进口处的软弱围岩施工拟采用“管超前、严注浆、长进尺、勤量测、晚封闭、快衬砌”的工法。
2.施工中选择的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和隧道底部隆起等项目。
3.进洞支护方案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方法,正洞支护采用超前支护方法。出渣方案采用有轨运输方式。
4.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度为2.80m,综合循环时间为12.4h。假定按三班制组织施工,每月作业时间30d,考虑工程环境和时间利用率后的修正系数0.85。隧道从进出口外不具备作业面条件,进口处施工需1个月,出口段及明洞需3个月,施工准备2个月(不考虑两工作面相向施工临近贯通相距8循环进尺前一方要撤出对工期的影响)。
5.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A将隧道出口明挖段回填土工程外加与此连接的1500m路基土石方工程直接分包给某施工单位B,并签订分包合同。工程铺轨前,监理单位组织路基检测时发现明挖段路基填方密实度不合格。
6.在一次爆破中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轻伤2人。经调查此2人不是爆破工却执行了爆破作业。
问题:
背景3中的施工方案是否正确?若不妥,请说明正确做法。
选项
答案
不正确。根据本工程实际,进洞支护方案应采用超前支护方案;正洞支护可采取喷射混凝土的普通支护方法;对于长度短且大断面开挖隧道,出渣方案应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并应注意加强通风。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od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环境影响防护对策,应与工程建设(),执行“三同时”制度。
中短波发射台工程的中型工程规模为()。
广播电视工程中,落冰危险区,以塔的中心为圆心,以()为半径来控制范围。
局、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基地高程高于要求的计算洪水水位()以上的地方。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规定》要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通信与广电专业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签章文件中,单项工程开工报告属于()的内容。
在市内街道,架空光缆与街道平行时,架设高度要求为()。
建筑物内的电信管线和配线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电信管道,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随建设项目同时施工与验收。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项目()。
光(电)缆线路路由复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核定防护地段,防护主要是指()。
硅芯管在人孔内余留长度不小于(),以便于气流敷设光缆时设备与塑料管连接。
随机试题
教师应在充分发挥教材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营养餐及食品科学发展的新成果,补充必要的新材料,使教学保持_______。
下列何种分布中的均数等于方差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城乡规划实施的行政合法原则的核心是()。
某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按招标文件中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作出报价见表1F420154—4。施工合同约定:工程预付款为合同总价的20%,单独支付;从工程款累计总额达到合同总价10%的月份开始,按当月工程进度款的30%扣回,扣完为止;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采用以直
桥梁基础施工中,人工挖孔深度超过10m时,应采用机械通风。当使用风镐凿岩时,应加大送风量,吹排凿岩产生的石粉,人工挖孔深度不宜大于()m。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客户管理体系的是()。
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的重要性体现在()。
比较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________。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军阀的革命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大革命。这次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1923年6月1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