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17年第10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又写道:“什么公
(2017年第10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又写道:“什么公
admin
2019-03-12
38
问题
(2017年第10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又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选项
A、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B、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C、苏俄宣布废除从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答案
B
解析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及换文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同时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抗议,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这也正是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xn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等老一辈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他们给我们的启示是()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篇报告标志着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是在
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标准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17年5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委员王勇在肯尼亚蒙巴萨出席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铁路通车仪式,以习近平主席名义对铁路建成通车表示热烈祝贺。王勇在致辞中说,蒙内铁路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二十年实践,二十年探索。“一国两制”事业前无古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二十年来,在不断应对和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刻地认识到: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和贯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下列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南京地铁三号线柳州东路站,是过江第一站。每天,大量的上班族从这里搭乘地铁进城上班。由于人流量过大,这个地铁站每天都非常拥堵。6月22日的上班早高峰,记者在地铁站候车通道上发现,一群农民工兄弟席地而坐,为了不影响上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26年初,全国人民展开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张作霖的斗争。中共北方区委团结国民党左派,组织和领导了多次国民示威大会。3月14日,北京举行了30万人参加的反日大会。17日,李大钊率领赵世炎、陈乔年、范鸿吉
随机试题
现金流量表的设计原理是()
设u,v均为可微函数,则d(u/v)=().
左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难的特点不包括
用公式表示试算平衡关系,正确的有()。
教师资格证书适用的地域范围是()
下列关于劳动教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往返的平均速度为()。
A.Mindyourselfthatdon’tbeaslavetoemail.B.Youshouldplanyourdayatthestartofeachday.C.Gettingyourofficeor
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听到枪声后因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一棵二叉树中共有80个叶子结点与70个度为1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的总结点数为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