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博克(Borke,1975) 的“农场景观”实验与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的异同。

admin2011-09-03  62

问题 论述博克(Borke,1975) 的“农场景观”实验与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的异同。

选项

答案(1) 博克(Borke,1975) 的“农场景观”实验与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的相同之处在于两个实验都是用来测查儿童是否能了解别人的视角,是否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另外,实验中间题的形式也是相同的。 (2) 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①实验材料、实验情境不同 皮亚杰设计了“三座山实验”,三座山分别有不同的标志,其中第一座山顶上有一间房屋,第二座山顶上有一个红色的十字架,第三座山上覆盖着白雪。这个三座山的模型被放在一张桌子上,让儿童坐在桌子的一边观看这个模型,实验者把娃娃放在这个模型的不同位置上,问被试“娃娃看到了什么?”幼儿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后来实验者又向儿童出示与娃娃视线相一致的,从各种角度拍摄的三座山的照片,让儿童挑出娃娃所看到的照片。 博克(Borke,1975) 的“农场景观”实验情境为农场模型,农场中有一座房子,有一个小湖,湖中有只小船,还有牛和马在草地上,布局类似于“三座山测验”。代替娃娃的是格罗弗(Grover),美国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中的主角,儿童普遍熟悉和欢迎的人物。他开着轿车绕农场一周,不时停下观赏着农场的景色。儿童的任务是指出格罗弗看到了什么,问题的形式与皮亚杰的相同。 (2) 两个实验使用的娃娃不同 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中,使用的是普通的娃娃;博克的“农场景观”中代替娃娃的是格罗弗(Grover),美国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中的主角。 (3) 两个实验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皮亚杰“三座山实验”的结果发现,大多数6岁以下的儿童选择的照片与他们个人的观察角度一样,而并非是娃娃所看到的景象。由此,皮亚杰认为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了解别人的视角和观点。 博克的“农场景观”实验结果发现,3岁儿童已能很好完成任务,而在“三座山测验”中成绩却很差。这种对比使博克相信,当场景是儿童熟悉的,问题也容易让儿童理解时,幼儿是能够考虑到他人的观点的,说明了年幼儿童的非自我中心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y3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