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满分15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

admin2017-11-27  12

问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满分15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某位领导干部形象地比喻,每个地方的口袋里都有两张卡;一张是“经济总理储蓄卡”,输字总在不断刷新;另一张则是“生态环境信用卡”,不少地方“赤字”严重,欠帐不少。但如果第二张卡刷“爆”了,第一张卡就会被“冻结”。
    诚然,经济活动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活动,它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和劳动对象,能源和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是人类立足生存之本和发展进步的源泉。当经济增长过快、增长方式不合理,使得环境所接受的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将急剧降低,影响资源的存量水平和质量水平,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乃至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使生产效率、人类健康以及未来发展机会蒙受损失,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绿水青山”是底线,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发展资源。同时,需要千方百计把生态效应放大,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当下,绿色化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有的地方舍不得眼前的那一点GDP和税收,对于落后产能、污染企业投鼠忌器,不能痛下决心整治,导致转型动力不足,步子也不够快。有的地方深受环境破坏之害,痛定思痛之际,旧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但新的发展方式却还未上路,陷入了转型迷惘。
    所谓“十年树木”,建设生态文明,最需要长远眼光。以往,“傻大粗黑”大干快上、污染企业大行其道的背后,常常是急功近利心态在作祟。现在,人们痛彻地认识到:“有毒GDP”不能要,绿色GDP才是真正的财富。计利当计天下利,创业当创长青业,这不是负担,而是新的机遇。就像那个关停矿山的村子,有壮士断腕、挥别过去的勇气,更需有革故鼎新、开创未来的远略。
    乱砍滥伐、竭泽而渔不可取,“守着青山绿水苦熬”的穷路也走不下去。兼得“青山”与“金山”,关乎谋划发展的智慧。生态与发展要做到比翼齐飞,离不开用好绿色化这把钥匙,在观念、方式上打开通往发展新境界的大门。
    2.我国绿色经济已初具雏形,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浪潮引领下,国内许多地区对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热情高涨。但由于整体战略规划滞后,地区间、行业内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序发展现象已出现苗头。
    自2008年以来,国内许多地方纷纷推出了打造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基地的计划,并大干快上,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风电、太阳能等行业的过度投资。同时,各地都在加快对当地风场资源的开发,在对资源开发论证规划不充分的情况下便匆忙上马,或者“以资源换项目”,追求眼前的所谓“绿色”增长。产业发展缺乏明确指导,地区间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一哄而起的风险引发许多业内人士的担忧。
    有关专家指出,除风电外,我国的新型煤化工、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由于缺乏清晰的战略及具体的规划指导,企业容易投资冲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也在盲动,使得新能源的发展既不健康,也不可持续。
    3.缺乏行之有效、体系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一大“软肋”。湖北省社科院能源研究专家叶学平博士长期研究英国等欧盟国家绿色经济发展,他表示,与欧盟部分国家相比,一方面国内缺乏发展绿色经济的系统规划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整体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对既有的如节能减排中的万元GDP的能耗减少量等指标,也缺乏达成这些目标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明的奖惩措施。
    据调查发现,自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各地投资热情高涨,但一些“两高一资”项目又酝酿重新上马;一些被环评否决的项目又改头换面通过“绿色通道”审批;甚至还有不少项目仍在试图先把“生米做成熟饭”。长江水电投资公司的环境法专家曾刚博士说,这说明我国亟待建立有奖有惩、赏罚分明的法律法规,强化执行力度,避免法律政策“高压线”变成可松可紧的“猴皮筋”。
    4.“发展绿色经济,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集成是基础。”投资专家刘华为说,新能源发展在中国刚起步就出现危机,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新兴煤化工几乎都走过了或正在经历同样的历程:高额利润诱惑一疯狂投资一产能过剩一最终泡沫破灭。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没有核心技术。如中国组装一台风机有20%的核心部件需要进口;光伏行业的原料依赖进口,原因就是没有生产多晶硅原料的核心技术。“国家基础性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浙江正泰太阳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博士表示,政府应该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在扶持现有的大型企业的同时,应加大对技术前景好、研发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另外,要提供专项资金,建立国家能源研究室,支持大学以及私人机构的新能源研发部门,帮助其进行提高新能源的可靠性研究并攻克关键技术。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在新能源这个新兴产业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据我所知,全国现有风电人才中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寥寥无几。目前我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一所学校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专业。”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马学禄表示担忧,缺乏人才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风电产业虽然现在上马快,但不久的将来一批企业也会倒得快。
    马学禄说,我国可再生能源教育、研发机构严重缺乏,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洲,但“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国与欧洲的自然环境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在我国温差大、风况较剧烈、风沙大等方面,这些研究不够,有可能使我国风电行业受到致命打击。
    5.日本在环保产业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果,首先应该归功于政府建立起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1971年,日本出台了《废物处理法》,之后又出台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2000年颁布和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动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修订)、《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订)、《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食品资源循环法》、《绿色采购法》6部法律,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备的环保及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资源循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何去除回收废料中的重金属等诸如此类的技术,由于成本高,企业最初不愿意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与法律相配套,日本政府对发展节能环保的企业,实施倾斜性的产业政策,主要有:首先是国家预算补贴政策。2000年以来日本国会每年通过的与环保有关的预算近130亿美元,资金拨给环境省、经产省、农林省和国土交通省等主要相关部门。根据最新的国家补助政策,生产废弃物再资源化工艺设备,给予相当于生产、实验费1/2的补助;对引进先导型能源设备企业予以1/3的补助,等等。其次是政府低息融资政策。只要满足条件,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将对引进3R技术设备的企业提供低利融资,从事循环经济研究开发、设备投资、工艺改进的企业分别享受政策贷款利率,融资比例为40%。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营利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此外,还对那些在改进设备方面表现优秀的中小处理商提供债务担保。再者是税收优惠政策。对引进再循环设备的企业减少特别折旧、固定资产税和所得税。日本对废旧塑料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玻璃碎片杂物去除、空瓶洗净、铝再生制造等设备实行3年的退还固定资产税等。从实施效果看,上述政策措施激发了企业对节能、再循环设备设施和产品的开发投资,增加了企业发展环保产业的积极性。
    日本大部分环保城(与环保示范园区相似)都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为推进产业转型和环保产业的聚集发展,1997年通产省开始实行全国环保城的认定工作,引导一些城市依托原有工业技术优势,加强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在原先的土地上发展壮大再生利用企业,推动园区内各类废弃物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集聚发展,建成基础研究、教育培训基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循环再利用产业化基地。截至2009年3月,日本政府已先后批准建设了27个生态环保城。日本生态环保城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共同建立和执行园区补偿金制度,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环境省主要资助环保城的软件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负责建设生态环保城的基础设施,还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传递,指导园区内的企业相互利用产业间的能源、副产品(废物)。日本还在各园区推行有效利用资源的零排放计划。2002年川崎市开始建设占地77464平方米的零排放工业区。2005年3月工业区以整体形式得到了IS014001的认证。一中央和地方的积极共建,推动了当地环保产业的发展。
    日本注重对中小企业推进循环经济提供援助和平台服务。1989年川崎市建立了日本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科技园神奈川科技园,截至2009年2月,该园有147家企业进驻。技术革新川崎THINK,是民间主导型科技园,也是亚洲创业者村所在地,截至2009年1月共60家公司进驻。亚洲创业者村拥有JFE集团先进的研究设施,对亚洲地区的创业者提供支援,从创业、经营的咨询,日本法律、行政手续的说明,产学合作的配合、销售渠道的扩大以及日常生活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入园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要是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和产品,地方政府会提供办公室租金优惠和各种融资服务。通过对园区创业者提供支援,吸引国际企业进驻,聚集优秀人才,对川崎形成先端研发和孵化环保产业新基地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亚洲创业者村进驻环保等领域企业50多家。
    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政府政策、创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更得益于大众强烈的节能环保意识。居民的自觉环保和分类意识对企业一般废弃物再生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细致,电池、荧光灯、塑料、瓶盖都要分类放置,人们自觉地将垃圾清洗后分类投放。在日本,协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日本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很多,大约有500多个,他们经常开会组织活动,督促各方落实政府计划。
    6.北京延庆县张山营镇、沈家营镇、旧县镇等地,蓝天白云之下,崇山峻岭披着绿装,杨树、榆树、刺槐郁郁葱葱,野鸭嬉戏湿地,群鸟欢鸣林间,游客信步山野……这里是北京抵御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沙尘的第一道防线,过去大都是荒山秃岭,现在已造好面积相当于1600个足球场大小的树林,成为北京的“后花园”。
    过去10年,北京从房山十渡到平谷金海湖,建成绵延200多千米的防沙绿色屏障。目前全市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1.35%,森林覆盖率达到50.97%,山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较绿色屏障建设前增加1倍,沙尘天气从本世纪初的每年十几次减少到3至6次。这是北京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表示,北京奥运会留下绿色发展珍贵遗产,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北京市民对建设宜居家园满怀新期待。面对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创新驱动要求不断强化,亟须紧跟绿色低碳发展世界新潮流。北京市制定发布《“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一2012年)》,建设绿色生产体系等三大体系,实施清洁能源利用等九大工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等十项机制,以“3910工程”全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
    2012年1月,首钢董事长朱继民接过“功勋首钢”纪念牌,曾经的北京市工业支柱首钢石景山主厂区熄灭了钢花浓烟,取而代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十一五”期间,北京累计推动180多家“三高”企业退出,产业结构调整对全市节能工作贡献率达80%左右。
    努力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巩固提升服务主导型产业格局,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品牌,北京致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以创新创业为灵魂的中关村正引领北京绿色发展之路。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2010年中关村示范区增加值2644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但中关村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平均水平五分之一,长期保持低能耗运行,支撑了全市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在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涌现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生产”样板企业。京东方总裁陈炎顺介绍,京东方北京8.5代线主体厂房屋顶全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内部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空调系统及余热回收系统,每年至少节约电量3870万千瓦时,节省天然气63万立方米,以再生水替代自来水利用率达85%以上,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100万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介绍,牙发区每公顷已出让土地平均投资密度达1181万美元、创造税收1063万元人民币,每百亿GDP创造税收28.9亿元,万元GDP能耗仅O.14吨标准煤,发展效益、质量居全国开发区最高水平之列,能耗、污染居全国开发区最低水平之列,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典型园区。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北京立足首都特大型消费城市特点,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引领消费新时尚。
    住在石景山区的李女士说:“今年涨了停车费,我尽量坐地铁进城,开车时间减少一半以上,出行‘低碳’多了。”北京正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扩大绿色出行。2011年上半年实施28项综合“治堵”措施,加快建设8条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快速路公交专用道,有效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措施,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40.9%。
    北京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居所。“十一五”完成3000多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和40家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北京力争绿色建筑规模达到3500万平方米,完成2000家公共机构系统化节能改造,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北京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在100个单位开展了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建设,实施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建设;2010年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41%,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这是北京积极培育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努力之一。
    2011年7月,延庆县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延庆作为北京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新能源示范区,建设阳光浴室、沼气发电等一批示范项目,为农村居民生活提供现代化的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北京将加快打造延庆这样的绿色城市发展典范,推进2个试点区县、3个试点镇、50家试点企业作为绿色区域试点。房山区、门头沟区近年关停全部小煤窑、小矿山,矿区群众从挖煤变种树,两个区的生态环境日渐改善。
    践行绿色办公,引领绿色商务,鼓励绿色消费,打造“绿色酒店”,建设“绿色学校”,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北京”深入人心,绿色低碳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2010年1月,大兴区启动南海子公园湿地修复工程。仅用8个月就建成3700亩生态景观区,彻底改变了当地脏乱差的现状;公园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颐和园大,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北最大湿地公园。
    让森林进城,让公园下乡。“十一五”期末,北京市公园数量从“十五”末的190个增加到个建立三级城市森林公园体系,城市中心区已建成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重点的一批城市休闲森林林公园;城乡接合部目前共建设海子公园等郊野公园48个;郊区新城建设大兴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11个。
    让“城市青山环抱、市区绿地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现在北京已基本形成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生态屏障,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到良好级别。
    让河流风貌再现,使“水秀而可近,岸绿且可亲”。全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境内3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永定河2010年建成“四湖一线”,重现长河观柳、卢沟晓月美景。
    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洁,城市更清新。2010年,北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至11.51万吨,“一五”期间累计下降39.73%,超过国家下达任务指标19.33个百分点,减幅居全国首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至9.2万吨,“十一五”期间累计削减20.67%,超出国家下达任务指标5.97个百分点,减幅居全国第二。2010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78.4%(286天),创下连续12年改善以来的最高水平。
    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蒋力歌表示,今后北京将继续着力打造天更蓝、山更青的绿色环境体系,打造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环境、优质人居环境的宜居城市,把北京建设成为既服务于当代市民,又服务于子孙后代的宜居家园。
    7.生态城市建设是国际社会大环境、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严峻的环境和资源挑战下的必然结果。时至今日,中国70%以上的河流与湖泊已遭到污染,70%的能源需求依赖煤炭。依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因污染而死亡。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为53.7%,但近60%的城市人口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不佳,污染水平是美国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水平的5倍。
    E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位于1~3级生态脆弱区而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非常脆弱。E市人口众多,城镇化用地已超总用地的50%,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灰霾、PM10、PM2.5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全市617.9公里长的河道中,V类和劣V类水河长共占70%,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E市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城市生态空间不断压缩和减少,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12.58%。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城镇体系的完善、PM2.5防控、市域农村秸秆焚烧的控制、湿地与水体生物入侵等仍是E市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E市发展模式仍然是“高碳发展”,人均碳排放量高达11.89吨/年,而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千万级人口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只有E市的30%~50%。
    在面向广大市民的“E市,我的2040”愿景调查中,城市发展目标选项中,“环境友好、低碳出行的城市"超越其他经济、文化类选项,位居第一。与此相关的调查结果还有“E市最需要改善的问题”,第一名为“大气和水等城市环境”。
    8.尽管上海在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6月4日发布的(2013年上海市环境公报》显示,2013年上海空气优良率为66%,有124天处于污染之中。在全年124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大气细颗粒物)的有87天,占70.2%;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33天,占26.6%:首要污染物为PMIO(可吸人颗粒物)的有4天,占3.2%。PM2.5仍是上海空气污染的元凶。
    虽然上海市出台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已明确阶段目标、具体举措和责任单位。但不少市民反映目前PM2.5污染防治还是碎片化、应急式,政府各部门抓措施落实、抓工作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在行动计划出台后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机动车冒黑烟,施工、渣土运输、堆场、搅拌站、环卫作业的扬尘,秸秆燃烧等仍屡有发生。
    目前上海30%的饮用水来自黄浦江上游,在没有采取根本性的工程措施前,这种开放式、多功能的水源地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该水域集聚了56家码头和155艘浮吊船,流动风险源数量众多,日均船舶流量4000艘次,其中危险品船舶日均流量近40艘次。虽然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这些风险源的日常监管,但交通流量高,内河船舶状况较差,且以夫妻个体经营居多,生产事故引发的溢油等次生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受上游来水以及本地污染的叠加,黄浦江上游若干取水口氨氮等指标超标加剧,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的要求。
    据2013年8月上海市水务局、市统计局发布的上海第一次水利普查暨第二次水资源普查公报显示:普查监测2545条(个)河湖的3446个断面水质,全年优于III类的占3.4%,Ⅳ类的占23.7%,V类和劣V类的分别占20%和52.9%。普查监测309条(个)河湖的583个断面的底质,重金属因子未污染的断面占26.6%,轻度污染的占46.8%,中度污染的占19%,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分别占2.6%和5%。河道治理从消除黑臭到水质的根本改善仍任重道远。
    上海市部分居住小区由于缺乏持续的宣传和有效的监督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止步不前,有的甚至出现倒退。由于缺乏约束机制,不少小区居民参与分类积极性不高,且随意丢弃垃圾行为对参与者的负面影响很大。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仍是重大瓶颈。由于技术路径、再生产品的标准等尚未明确,加上有的项目规划落地困难,造成相应的处置能力建设缓慢,目前上海湿垃圾日均处理能力仅1000多吨,且处置产品的出路问题也未根本解决,湿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渠道尚未真正打通。电子废弃物、废旧玻璃、衣物、灯管等正规的回收、处置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环保领域管理措施不落实,执法监管不到位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施工和渣土运输扬尘、乱倒渣土、机动车冒黑烟、企业偷排污水废气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截至2013年10月15日,仅“河道污染黑臭”一项,“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就接到投诉和求助来电703个,涉及9个郊区80个镇,占上海郊区103个乡镇的77.7%。据市民服务热线专题调研显示,这类黑臭污染多为政府部门日常监管不到位企业偷排所致。至2013年11月底,上海环保系统接到大气污染投诉举报13234件,水污染投诉举报2645件。在2013年的1~10月全市环境监察部门处罚的1201户次违法企业中,825件为建设项目未办理环保手续,占总数的68.7%。
    9.2015年l0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请根据“给定资料8”,概括上海市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要求:问题明确,对策有针对性。200~300字。

选项

答案 存在的问题:一、大气污染严重,PM2.5治理力度不大。二、开放式水源地水质风险严峻,河道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三、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不理想。四、执法不严问题突出。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抓行动计划措施落,整治冒黑烟的违规机动车、施工扬尘等。二、加强对水源地的日常监管,管理内河船舶环境;加强河道治理工作,改善水质。三、对垃圾分类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积极性;推动有效监督,约束随意丢弃垃圾行为;明确再生产品的标准,加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四、对企业加强监管和审查,对违法企业依法追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9f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