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国会请愿运动

admin2019-07-21  25

问题 论述国会请愿运动

选项

答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使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大为振奋。在国内,1906年12月,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商学界200多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推福建郑孝胥为会长。随后,各地成立了宪政筹备会、宪政公会等。在海外,康有为将保皇会改名为中华国民宪政会;梁启超等在东京组织了政闻社,遥相呼应。 这些团体的共同宗旨是:拥护清政府“预备立宪”“劝告”和“要求”清政府加快立宪的步伐,反对革命,从此,资产阶级改良派遂被称为“立宪派”。政闻社提出四大纲领:(1)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2)厘定法律,巩固司法权之独立;(3)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限;(4)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利。 清政府的“官制改革”遭到立宪派的非议。“满族内阁”的出台,遭到了许多人的抨击,从1907年秋起,立宪派开始把请愿速开国会作为推动立宪的近期目标,他们通过联名上书等方式敦促清政府速开国会。各种立宪社团及各省立宪代表齐集北京,递交国会请愿书,且请愿书都征集了许多签名,使运动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群众性。国会请愿运动使清朝统治者大为震惊。他们认为这是“民气喧嚣”“横议干政”的表现,给政闻社安上一系列罪名,通令全国,严行查禁。这是“杀鸡给猴看”,请愿运动暂时被压了下去。 谘议局的设立使立宪派取得了代表“民意”的合法资格,他们于是以谘议局为基地,再次掀起国会请愿运动。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书》,并策动督抚代奏,游说各省。1910年,各省谘议局代表相继到达北京,呈递联名请愿书,请求速开国会。但清廷以“国民知识不齐”为理由拒绝了请求,第二次请愿宣告失败。 1910年10月,资政院正式开会。请愿代表团呈递请愿书,请资政院迅速提议于宣统三年内召集国会,以救危亡。同时,各省督抚在压力之下也奏请开国会。资政院一致通过了《陈请速开国会具奏案》。清廷不得不做些“让步”,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于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张謇等认为目的已达,停止请愿活动。 其他一些立宪派人士不满足于这些成就,准备举行第四次请愿活动,但遭到了军警弹压,第四次请愿于是流产。 国会请愿运动具有民主运动的性质。立宪派企图通过和平请愿的形式,迫使清政府开放政权,迅速转入民主政治的轨道。清政府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但丧失了人心。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UJ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