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09年单选48)2006年7月27日,某农用航空服务站为某村进行飞行防治病虫害作业,多次超低空飞经个体养鸡户张某的鸡舍上空。飞机飞行的噪音使张某的鸡群受到惊吓,鸡陆续死亡,累计两千余只。此种侵权行为属于( )。
(2009年单选48)2006年7月27日,某农用航空服务站为某村进行飞行防治病虫害作业,多次超低空飞经个体养鸡户张某的鸡舍上空。飞机飞行的噪音使张某的鸡群受到惊吓,鸡陆续死亡,累计两千余只。此种侵权行为属于( )。
admin
2019-03-20
70
问题
(2009年单选48)2006年7月27日,某农用航空服务站为某村进行飞行防治病虫害作业,多次超低空飞经个体养鸡户张某的鸡舍上空。飞机飞行的噪音使张某的鸡群受到惊吓,鸡陆续死亡,累计两千余只。此种侵权行为属于( )。
选项
A、一般侵权
B、高度危险作业侵权
C、环境污染侵权
D、产品缺陷侵权
答案
C
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污染环境的行为包括工矿企业、单位或个人在从事生产、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和噪声、振动、恶臭排放或传播到大气、水、土地等环境之中,从而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行为。本题表述中,某农用航空服务站所实施的污染环境的行为属于噪声污染,该污染导致张某的财产损害,构成环境污染侵权。可见,选C项。环境污染属于一种特殊侵权责任,而不是一般侵权行为,故不选A项。由于噪音并非高空作业特有的现象,而高空作业作为高度危险责任,其危险源并不是噪音而是高度,故不选B项。由于飞行噪音与产品有无缺陷没有直接联系,故不选D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Zt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赵某以请客喝酒为名将高某灌醉,后将高某带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000元)和手机拿走。赵某的行为构成()。
王某有私房三间,经协商,王某以5万元的价格将房屋出售丁某,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丁某交付了价金。三日后,李某了解到王某要出售私房,遂与王某协商,愿以7万元的价格购买王某的私房,王某同意,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李某交付了7万元购房款,王某和李某到房产局办理了
《民法通则》第19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平等原则内容的是()。
2011年9月3日夜晚,张某在某大学附近冒充警察,查验两名逛街回来正准备返校的女生王某和李某的身份证,二人没带。张某便以两位女生行踪可疑为由,要带她们去“警区”了解情况。张某将王某和李某带至郊区的一处房内,将二人锁在屋里,并对二人说没有身份证不能放她们出去
王某以个人名义向张某独资设立的飞跃百货有限公司借款10万元,借期1年。不久,王某与李某登记结婚,将上述借款全部用于婚房的装修。婚后半年,王某与李某协议离婚,未对债务的偿还作出约定。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村民王某听说电线当中的铜丝可以卖钱,便深夜在一段电缆上浇上汽油烧毁以获取铜丝,销赃数额达百余元,并造成周边区域通讯中断长达三小时之久。则村民王某的行为构成()。
甲生前曾多次表示要将自己尚未发表的书稿赠送给乙,但一直未交付。后甲立遗嘱由丙继承全部遗产,但甲临终前又将该书稿赠与丁并立即交付。该书稿的发表权应由谁行使()。
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请问:所有权的特征有哪些?
甲、乙分别在山上伐木,为图方便各自将伐下的原木从山上滚下,不料其中一根木头砸伤了山下的行人丙,且无法确定是谁推下的这根术头。丙的损害应由()。
随机试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链霉素B.INZC.RFPD.PIAE.EMB
头孢噻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家庭性反应B.撤药反应C.过敏反应D.给药反应E.基因毒性反应H类反应即()
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于2017年4月11日到甲加工企业稽查,发现甲加工企业在2017年1月至3月期间,少缴增值税280000元。稽查局就甲加工企业的行为作出税务处理决定,要求其自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补缴增值税280000元。稽查局于2017年4月
质量改进的重点是()。
精益管理能够将低成本战略和差别化战略的要素结合在一起。
下列处理问题的说法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是()。
甲去世后,其子乙继承了其名下的房屋两间。不久,乙将房屋卖给了丙。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甲、乙系父子关系。乙在注册公司时,将其父甲登记为股东之一,后被甲发现。因甲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并诉至法院。乙的行为()(2013年一专一第36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