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admin2011-01-08  16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中科院发布《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对北京等50座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7个城市上班花费的平均时间超过30分钟。北京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最长,达到52分钟。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
   “我如果不在单位,就肯定是在去上班的路上。每天上下班要花费两个小时,每天早晨6点钟前必须从家里出发,否则肯定会迟到。而回家后也已筋疲力尽,根本不想多说一句话。长此以往,不仅工作效率变低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受到了影响。”一沪上白领坦言。
   有研究显示,大城市的居民上下班拥堵经济成本约为335.6元/月,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一天就是4000万元,一年按照300天计算,一年的社会成本就达到120亿元。目前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恶化,已经使得普通市民怨声载道,并逐步转化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高速推进的城市化,很多城市的空间及设施已经充分利用,甚至处于超负荷状态,尤其是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及省会城市,已经严重超负荷运转。我国的新城建设应运而生。在老城区之外建设新城,分担老城的部分功能,为城市发展“添把火”,促进城市和谐、有序地发展。
   2.新城运动源自于19世纪末E·霍华德先生的田园城市,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国外,新城曾被视为治理城市问题的良方,在不同的国家与城市之间掀起了一股兴建热潮。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已步人了稳定发展的阶段,新城建设几乎已经成为历史,目前的关注点在于内城振兴问题及解决城市非物质建设发展的种种矛盾。综观国外新城建设的实践历程,新城的功能发展经历了从疏散中心城人口、接纳外溢产业为主,到扩展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和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城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呈多样化趋势,新城建设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重组的作用愈加突出。
   3.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经国务院批复出台,确定建设包括顺义新城、通州新城和亦庄重点新城在内的11座新城,并于当年启动实施了顺义、通州、亦庄三个重点新城的建设。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的新城。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新城地区近三年外来人口增长率超过中心城区并有加快的趋势。2007年,大兴、昌平、通州新城外来人口分别达到了33.7万人、30.5万人和27.8万人。新城地区人口总体素质大幅低于中心城。根据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的年底数,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口比例在10%左右,中心城在30%左右。
   新城产业发展与区域功能定位不协调。顺义、亦庄新城建设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规模和能级优势,但尚不具备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通州和大兴主导产业不发达,低收入人口和低端产业的大规模集聚,呈现职住分离的“睡城”态势,通州尚未具备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昌平、大兴、房山新城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紧张。
   目前企业主导土地一级开发的局面尚未改变,政府掌控土地开发的主导作用未能发挥。土地一级开发中征地、拆迁、安置难度极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多方利益难以平衡,成为土地一级开发顺利实施的瓶颈性约束。新城建设中早期的分散开发方式与土地开发计划、交通设施建设计划和重点项目的引进形不成预先对接,使土地资源配置缺少规模效益。
   新城老旧城区面对近年来拆迁成本持续上升,集体土地也因拆迁成本过高而使征用土地受阻。城中村急需整体改造。新城外围地区的众多村庄需要统筹考虑。新城之间,新城与京津冀区域之间功能互补、产业协作的机制,以及各工业园区的联动发展和产业链的衔接机制尚未形成。总而言之,即新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没有显现。
   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发展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通州、亦庄、大兴、昌平等人口快速增长的新城,以及门头沟和延庆等财政收入较低的新城,都存在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问题。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引入也未达到预期效果。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是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教科书,是城市身份的象征。而在新城建设过程中,区域自然地理特色与城市特色结合不紧密,城市空间尺度不够人性化,部分新城没有很好地结合自然山水环境、人文民俗资源、历史遗产保护,出现了“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成为新城建设中的败笔,不禁让人感到痛惜。
   北京将新城建设作为疏解中心城职能和人口压力的重要战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新城建设难以起到疏解中心城人口压力的目的,操作不好反而容易使新城成为容纳外来人口继续向北京市迁移的集聚地,进一步造成新城建设区的蔓延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
   4.在伦敦、巴黎早期的新城建设中,特别强调政府在建设上的投入、政策上的支持以及制度上的保障。伦敦、巴黎负责新城开发的公共组织往往都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政府还在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提供住宅补贴、建设公共住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1946年通过的新城法案,对新城土地利用制度、建设主体的职能权限及筹措建设资金的方法等作了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为新城的建设给予了实际支持。法国中央政府按照1965年巴黎大区规划的设想,和私人公司合作成立了直接负责于总理的中央新城建设集团,负责协调法国国家系统中牵涉到新城的有关机构,负责工程选址、保证建设资金纳入每个部门的预算等。
   新城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复杂系统工程,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新城的开发建设、社会管理、政策落实等事宜,成为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城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例如,英国为了促进新城建设的顺利进行,政府一开始就成立了“新城开发局”,并赋予其三个主要职权:一是编制总体规划,确定选址方案;二是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制购买土地权,即可以按现有土地使用功能的价格购买新城开发土地。巴黎在新城建设中,特别成立了“新城国土开发公共规划机构”,以多重身份参与新城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目前,从国外新城建设的资金筹集和开发模式来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但不同国家之间有所差异。从新城建设费用负担来看,英国主要由中央政府全权负责;法国则中央政府承担主要费用;日本为多方筹资(国民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各出资三分之一)。可见,政府依然是新城建设费用的“主要承担者”,但是为减轻政府负担,国外新城建设也积极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从新城的有效开发模式来看,主要存在三种主要模式,即以政府为主体、事业化运作的开发模式——以伦敦为代表;政府控股、商业化经营的开发模式——以香港为代表:以私人开发商为主体、政府政策倾斜的开发模式——以东京为代表。
   5.从国外新城建设的主导目标来看,新城建设主要是为了有效疏解大都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成为整个大都市区的有机功能区域。而要想真正发挥新城的“反磁力中心”作用,吸引中心区足够的人口和产业,就必须与母城具有一定的距离,距离太近,往往会被摊入城市连绵建成区中,例如巴黎的拉得方斯。距离太远,又往往会成长动力不足。因此新城建设应选择适当的空间距离,具备一定规模,功能完善,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英国在进行第三代新城建设时,从原来收效甚微的第一代、第二代新城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伦敦自1946~1960年间多次增加新城的数量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城的衰落。因此,从7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被迫削减了大部分新城建设计划,转而关注伦敦的内城改造,防止新城建设导致内城衰落。因此新城建设必须要和内城更新协调起来,须注重人口与就业、产业与功能、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实现新城自身平衡。这对于有着复杂的二元城市化特征的北京而言,尤其值得加强。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借鉴了国外城市的经验,在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建设11座新城形成反磁力系统,使之成为位于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结点,以带动区域的发展。这种规划结构既保障北京高速发展又保持城市正常的运转,标志着北京已经基本接受了国外城市普遍采用的用新城进行城市功能区域重构的方式。就11座新城的区域布局而言,它们兼具伦敦新城和巴黎新城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北京新城的规划建设不可能简单复制伦敦或巴黎新城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对策。
   6.广州市的新城建设比较早。除著名的华南新城之外,以CBD为核心的珠江新城目前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广州市也启动另外几个新城的建设,由于珠江三角洲是目前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在广州市,每个县都有能力建造新城。
   而南京河西新城、昆明的呈贡新城、贵阳的东线新城、福州的南屿和南通新城、南宁的相思新城、长沙岳麓山生态新城、武汉的东湖新城、汉口新城、成都的牧马山新城等等目前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
   以上各城市在新城的规划建设当中,分别吸收了国外诸多先进的经验。新城在设施布局方面,突破了传统城市扩张的种种弊端。传统城市的主要建筑和公共活动都是以集中的形式布置的,而且往往集中在市中心,然后以市中心为核心,连接向外辐射的交通干道,形成一环又一环的网络,这是引起交通拥挤的一大原因。而新城建设强调自身的功能体系完善,作为大城市副中心而存存,能基本满足就业、居住、购物之需,同时,新城规划还预留了相当面积的土地,以备未来的发展所需。
   根据南昌市十一五规划,南昌要发展成为建城区3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0万的大都市,城市发展的布局为:“西进”、“东扩”、“北控”、“南延”。最近,省内不少知锅学者在一高峰论坛普遍认为,南昌向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可彻底解决南昌人出行不便和居住环境差的现状。
   我们从南昌象湖新城的布局规划便可以发现,这座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的区域,绝大部分不需拆迁,城外大交通格局观已形成,象湖新城在整体规划结构采取“一域三片,一主两副”的格局,Ⅰ区有一个新城主中心和一个新城副中心,以居住、市场商贸功能为主导的综合片区;Ⅱ区为高级公建中心,以体育、文化、会展等公共设施为主;Ⅲ区也是新城副中心,该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的生活片区,目前象湖新城在建的楼盘都集中在Ⅲ区,该区紧邻象湖公园与老城区联系最为密切。
   象湖新城既可成为功能独立的卫星城,又能享受老城区的诸多便利,是老城区的自然延伸。象湖新城建成之后,将结束老城区无大型住宅片区的历史,同时,象湖新城极具性价比的商品房,将大大地提升中等收入人群的居住品质,缓解老城区过度拥挤的局面,使南昌市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之旅。
   7.2009年上海召丌两会,韩正市长在作补充发言报告时指出,郊区新城建设是保增长“六个抓”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大力推进面向郊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新城如何建?如何让新城真正成为“兴城”?“两会”会场里,许多代表委员,尤其是来自郊区的代表委员热烈讨论并纷纷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们认为,郊区新城建设不能“摊大饼”,要整合资源、聚焦重点,使“工业化推动”与“城市化建设”有效衔接,让新城成为中心城区周边的一颗颗“明珠”。
   盛亚飞代表指出,新城建设如果仅仅是沿外环线布局,只是做大了中心城区这块“饼”。这样做的后果是,中心城区的人口、产业依然无法有效转移、城市交通依然拥堵。因此,建新城必须规划先导,新城建设绝不是中心城区周边“摊大饼”。
   有没有产业支撑,将决定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力。新城建设,如果不与产业布局配套将导致新城人气冷清,活力不足。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新城建设应当力求采取集聚开发的模式,形成产业导入效应。
   新城不能建成“卧城”或“空城”,而要真正成为“兴城”。孙继伟代表指出,新城建设应当与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人口迁移与就业相结合。陈宏民委员建议,新城要利用现有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尽快摆脱郊区工业园的“飞地”现象,必须就近布局,通过产业集聚化发展带动人口集聚,通过人口集聚带动新城建设。
   孙建平代表建议,新城开发建设中,产业用地应分置居住区周边地区,这样可以避免造成新的交通拥堵。新城规划中,还要特别重视产业结构的平衡,以保证向居民提供各类不同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防范一旦某一产业遭遇困难时,新城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孙继伟代表谈到,随着市中心商务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对中心城区依赖度较低的服务业可以转移到郊区办公。新城可以通过创新的生态办公环境及相对较低的房价,激发第三产业发展潜力。
   8.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通州新城作为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高起点、高标准、大力度地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
   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基地”是北京总规划对通州新城的功能定位之一。以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借鉴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艺术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吸引国内外高端文化艺术资源,建设一个集各类艺术原创人员集聚、创作、会议、展览、交易活动和大众艺术旅游、创意休闲、文化艺术消费活动以及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各类高端产业于一体的,具有中国和北京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区。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足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成功的城市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氛围、美好的城市形象。
请以“新城建设”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 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实际,白选角度、自拟题目。
   (2)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新城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行业不断由城市集聚,蓬勃发展,促进了城市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带动了整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进步。然而,高度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功能的饱和,过度拥堵、建筑密集、人居环境质量差等现象不断出现。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应建设新城以分担城市中心区的部分功能,改变现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实现都市市区经济、空间平衡、协调发展。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大城市问题,使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建设新城如果像摊大饼一般的扩建,没有独立的工业及城市化发展,仍旧以中心城为工商业等的集中区,是不能够分担中心城区人口及交通等压力、实现新旧城区更好发展的。所以,新城建设不是向边界盲目扩张,而是要有规划、有保障、有支撑。 规划是新城建设的基础。明确新城在整个都市圈的职能定位,使其与中心城功能互补、分工合作。而且要选择适当的空间距离,吸取巴黎拉德方斯新城建设距离过近导致新城被摊入城市建成区的教训,建设远近适度、规模合理的新城,构筑新旧城区相互协调的多层次空间结构。 资金与制度是新城建设的保障。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国在新城建设中应该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建立政府、民间、外资等为主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设有专门的建设及管理机构,确保建设运作有序、监管严格;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效拉动发展。 产业是新城建设和发展的支撑。如若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则很难维系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拥有新城的主导产业,才能形成集聚效应、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人口集聚、推动经济发展,才能使新城拥有发展的长足动力和城市繁荣的活力。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改变现有格局、建设新城符合城市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国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新城建设将以规划为基础,以资金、制度为保障,以产业为支撑,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o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