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报道,一农民因交通事故纠纷得不到解决,没人给赔偿医疗费,当听说新来的县长是“包青天”时。特意将县长的像挂在土地庙中供奉。当地宣传部门认为是对县长的侮辱。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admin2017-03-22  16

问题 《山东商报》报道,一农民因交通事故纠纷得不到解决,没人给赔偿医疗费,当听说新来的县长是“包青天”时。特意将县长的像挂在土地庙中供奉。当地宣传部门认为是对县长的侮辱。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选项

答案题干中农民在土地庙供奉县长挂像,希望解决自己的困难的行为,看起来似乎非常荒谬,但却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老百姓用“供奉县长”的方式来表达希望交通事故纠纷得到解决的诉求,说明正式的、常规的维权渠道受阻,老百姓有了冤屈,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处理。供奉县长,不可否认这种做法有封建迷信的味道,但从本质上不能说成是对领导的人身侮辱。老人在土地庙里供奉县长照片的举措,是对自己的冤屈无处伸张的一种无声的抗议。相信老人在供奉之前肯定找过相关部门,没有得到满意答复,而要直接去找县长更是困难重重。于是,不得已之下采用供奉的办法。这一举动揭示了我国“领导一关注,问题就解决”的问题还存在,暴露出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道路依然很长。 第二、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无不抱有一份对清官的向往和期待,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清官情结。人们用最真挚、最热烈的情感呼唤清官、赞美清官、甚至崇拜清官。包公,可谓清官中的最杰出代表,主要是因为他为民做主、为民兴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包公形象还继续表达着中国百姓的情感,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集中反映了中国百姓对传统精神文化方面的精神需求。老农的这一举动也充分表达了他对县长的崇敬和信任。 第三、通观老人的遭遇,反映出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对老人的诉求疏于发现、懈于作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群众观念与责任意识。 所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需要政府官员转变执政思维,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践行权为民用的宗旨,增进与群众之间感情。同时要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在基层,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群众表达诉求的通道更加畅通,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真正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7Ve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面试题库地方公务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