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位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两个环节,回答问题。 环节一:启发思考 教师提示文中写到小时候的鲁迅拿到《山海经》时的反应,“霹雳”“震悚”,那么让他发生如此反应的《山海经》是什么样一本书? 展示PPT1: 教师点评:是一本“刻印都十分粗拙

admin2017-04-19  32

问题 阅读一位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两个环节,回答问题。
环节一:启发思考
教师提示文中写到小时候的鲁迅拿到《山海经》时的反应,“霹雳”“震悚”,那么让他发生如此反应的《山海经》是什么样一本书?
展示PPT1:

教师点评:是一本“刻印都十分粗拙”的书;写的是有趣的怪物们。
环节二:比较阅读
教师提问:文中有三次提到《山海经》,文字有什么不同?如果把第三次和第一次调换顺序可以吗?
对于“我”而言,《山海经》有着怎样的意义?
展示PPT2: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不能换。因为第一次是写叔祖的介绍,听别人讲的,才知道了这本书:第三次的文字表明——经过“自己细细读”,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正是通过这三次对书的描写,说明了《山海经》于“我”而言的意义是:打开一个世界,唤起无穷的好奇心和无羁的想象力的书,甚至可以说有启蒙的意义。
问题:
评析环节二教师提问的目的。

选项

答案①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提问,教师可以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 ②教师从句子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山海经》一书在“我”与长妈妈的交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彻底颠覆了“我”原先对长妈妈的一切不好的印象,“我”终于由“厌”长妈妈、“烦”长妈妈转变为“敬”长妈妈。发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山海经》,侧面反映出“我”对长妈妈的怀念以及长妈妈对我深沉的爱。 ③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L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