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从科举考试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科举制度衰落的必然性,以及清末废除科举考试的历史进步意义。
试从科举考试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科举制度衰落的必然性,以及清末废除科举考试的历史进步意义。
admin
2017-07-09
61
问题
试从科举考试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科举制度衰落的必然性,以及清末废除科举考试的历史进步意义。
选项
答案
科举制作为一种选士制度,在中国社会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产生到衰亡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 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汉代的“察举制”说起,“察举”是汉代选官的一种制度,是由地方官依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层层推荐,以名声为主,为后世科举考试开了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依家世和才德区分地位高低,然后授官,这种腐朽的方法后来无法适应社会现实,科举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1)在隋唐时期科举制正式确立并加以完善。隋炀帝创设的进士科被认为是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标志。科举制度在唐代逐步完善,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考试制度。唐代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由中央、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生徒。不是由馆、学而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考试选拔报送尚书省应试的,称为乡贡。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这一时期,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 (2)宋朝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了唐制,但是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改革,总的来说是科举的地位提高。一方面,扩大科举的录取名额;另一方面,提高及第者的地位和待遇,对屡试不中的士人,有“特奏名”、“赐出身”,为后世恩科之始。与此同时,科举考试也变得更加严格,内容上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经义。考试办法上,采用糊名、誊录,这对防止徇私舞弊起了一定的作用。 (3)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突出进士一科,采用八股文,即考试采用排偶文体,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清规戒律”,有不少繁琐苛刻的要求,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以《四书》、《五经》命题,内容的解释必须以程朱理学为准,不得自由发挥。这时的科举越来越束缚人们的思想,学校教育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形成空疏学风,毒害世人。 (4)清末清政府为了缓和人们的不满情绪,维持其统治,自1901年开始废除科举,主要经历了三步: 第一步,改革科举内容,废八股、改试策论; 第二步,递减科举中额; 第三步,科举制度完全废止。 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清政府下诏“力停科举以广学校”宣告科举制最终废除。 (二)科举制衰落的必然性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必然规律,科举制度是顺应历史的潮流而应运而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畸形生长,由于渐渐不适应社会实际而出现种种弊端: (1)科举考试步骤日益繁琐,使广大学子将一生时光置于其中,思想被局限于科举的狭小空间里,无真才实学,不仅形成空疏学风,也为国家的人才选拔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2)科举考试使得学校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考什么,学校也跟着注重什么,完全屈从科举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科举的种种弊端就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学校的教学内容日益脱离实际而局限于儒家经典,考试方法的死记硬背导致学校工作只求记诵不求实学与理解而充满教条主义恶习,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知识和新的教育形式的引进,阻碍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3)清末的科举制度还败坏了社会风气。由于科举考试的最终取舍是由封建统治阶级所决定的,录取标准又渐以权势地位转移,以致这种制度产生之初就为营私舞弊和贪污受贿打开了大门,这种情况到清末愈演愈烈,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对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 总之,这一切弊病都在宣告科举制的灭亡已经到了时期,科举制的废除成为一种必然。 (三)清末废除科举的历史意义 在科举制已经弊病丛生的情况下,清政府采取废除科举制的政策,虽非出于本意,但却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长时期封建时代的旧教育在形式上宣告结束,一个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正在形成。 (1)科举制的废除首先在形式上标志着旧式教育的瓦解。科举制的废除使新教育和新式学堂在中国大地上得到蓬勃发展。新的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机会,这是科举制废除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结果。 (2)科举制的废除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现行教育体制的建立。从幼儿园到研究院的完整学制体系,女子教育的出现,学校教育内容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出现。这一切都呈现出科举制的废除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局面,不仅扩大了百姓受教育的机会,也帮助中国在教育上与西方接轨。 (3)科举制弊端的影响依然存在,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废除,遗留下来的科举心理还渗透在人们的思想中,渗透在教育体系之中。废除科举并没有为现代教育清空场地,在科举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教育制度,总有科举制的阴魂不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Y5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贝克汉姆的女儿小七从出生起就受到广泛的关注。进入幼儿期后,她的思维发展特点为()。
当积差相关系数r=0时,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解释正确的是()。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丽丽想把画挂到墙上,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在爸爸给她解释了钉子和锤子的用法后,她自己试着用锤子把钉子钉在墙上,把画挂了上去。请问这个过程涉及以下哪个概念?()。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两题。[统考2017]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双耳中听到的靶子词。实验设置了四种条件:①感觉可辨别度低、语义可辨别度高。②感觉可辨别度低、语义可辨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两题。[统考2017]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双耳中听到的靶子词。实验设置了四种条件:①感觉可辨别度低、语义可辨别度高。②感觉可辨别度低、语义可辨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眼动分析指标不包括()。[统考2011]
简述部分报告法的有关实验。
有关西晋时期国子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的章程是()。
随机试题
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Moreandmorestudentswanttostudyin"hot"majors.【C1】______aresult,manystudentswantto【C2】______theirinterestsandstud
男性,63岁,吸烟史30年,反复咳嗽、咳痰20年,心悸、气急2年。近一周症状加重入院。查体:消瘦、神志清楚、气管居中,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啰音,剑突下心脏搏动明显,三尖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
不属于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的是
6个月小儿,有烦躁不安、多汗、夜惊、枕秃,前囟3.5cm×3.5cm,体检未发现明显骨骼畸形。该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可发现
对混凝土拌和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是()。
李某携带3500元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被处15日行政拘留,并处3000元罚款。公安机关应告知李某享有的权利,但不应包括的是()。
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筹资渠道解决的是资金来源问题,筹资方式解决的是通过何种方式取得资金的问题,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A、Itwillestablishadatabaseforher.B、Itwillhelpherfindaninternship.C、Itwillhelpherfindajobwhenshegraduate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