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叙述表皮的分层及其与表皮角化形成的关系。
叙述表皮的分层及其与表皮角化形成的关系。
admin
2022-07-27
36
问题
叙述表皮的分层及其与表皮角化形成的关系。
选项
答案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从基底面向表面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 (1)基底层由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基底细胞组成。在有色皮肤内还可见黄褐色的黑素颗粒。基底细胞之间以桥粒相连,基底面以半桥粒与基膜相连。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在皮肤的创伤愈合中,该层细胞具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 (2)棘层由4~10层多边形棘细胞组成,细胞较大,细胞表面伸出许多棘状突起,相邻棘细胞突起以大量桥粒相连。电镜下,胞质中还可见许多卵圆形的板层颗粒,主要含有糖脂、非酯化固醇及溶酶体酶。颗粒中的脂类物以胞吐方式排放到细胞间隙,形成膜状结构,构成了防止物质透过表皮的重要屏障。 (3)颗粒层由3~5层扁平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与细胞器逐渐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此层细胞主要特点是胞质出现许多形状不规则、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电镜下,颗粒无膜包裹,呈致密均质状,角蛋白丝可包绕在透明角质颗粒周围或穿入其中。 (4)透明层由2~3层扁平的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和细胞器均已消失。此层细胞为均质透明状,呈嗜酸性,折光性强。胞质内充满角蛋白丝,细胞的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相似。 (5)角质层由多层扁平无核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完全角化死亡,光镜下呈嗜酸性,均质状,轮廓不清。电镜下,细胞内充满角蛋白丝和均质状基质。胞膜内面附有不溶性蛋白质,使细胞膜增厚而坚固。细胞间隙充满由板层颗粒所释放的脂类物质。表层细胞间的桥粒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即成为皮屑。角质层具有阻止外界物质侵害和防止体内水分丢失等保护作用。 从表皮的基底层到角质层是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移动、角化和脱落的动态变化过程。最初为表皮细胞内角蛋白丝、板层颗粒及透明角质颗粒的形成,继而角蛋白丝与透明角质颗粒结合形成角蛋白,沉积于细胞内,板层颗粒向细胞间隙释放内容物,形成多层膜状结构,细胞器及细胞核逐渐退化消失,最后形成角质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m23777K
0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专业课
考研
相关试题推荐
可激活固定补体的Ig及其成分包括
心脏叩诊左心房和肺动脉段增大,使心腰部饱满或膨出可见于
右心室内有一束肌肉从室间隔连至右室前壁前乳头肌的根部,称_________,其内有_________通过。
在女性,输尿管在进入膀胱前。跨其前上方者为
上消化道出血时对病因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方法是
支配小汗腺的自主神经和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分别是
女婴出生时,卵巢内含许多原始卵泡,其卵母细胞为_______;它是由胚胎时期的_______分裂分化而成;随后即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但长期停在_______,直至_______才完成_______,形成_______和_______。
成熟卵泡排卵时,排出的成分是成熟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等。
真皮下方的皮下组织在解剖学上称为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完成_______分裂后,产生两个_______;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完成_______分裂后,产生两个_______。
随机试题
电子云图中黑点越密的地方电子越多。()
皮肤紫纹是由于大量皮质醇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所致。
下列关于施工专业合同转包或再分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EightDaysfromjust£299DepartsMay—October2005Includes:·Returnflightsfrom8UKairportstoNaples·Return
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应该做到一言九鼎,诚信经营,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做损害人民和社会的事情。②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
新能源技术包括()。
一位学生在距离热气球100米处观看它起飞。在热气球起飞后,学生注意到热气球顶部从他的仰角30o上升到45o,再从45o上升到60o的位置分别用了11秒和17秒。则前后两段时间热气球平均上升速度的比值约为:
下列各组软件中,全部属于系统软件的一组是_______。
YesterdayIWenttotowntovisitafriendof______.
1.Contemporarytechnologicalreportingisfullofnotionsofelectroniccommunitiesinwhichpeopleinteractacrossregionso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