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沦。(2013年华东师大、2013年东北师大)

admin2021-01-27  23

问题 试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沦。(2013年华东师大、2013年东北师大)

选项

答案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提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其中,典型的故事就是“海因茨偷药”。对于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并给出不同的理由。科尔伯格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的性质,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 这一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着眼于行为的后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该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避罚服从取向)。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 (2)习俗水平(9~15岁)。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持续到青年、成年。这一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准则,有维持这种秩序的内在欲望;此时规则已被内化,他们自己感到规则是正确的,把遵守社会秩序规则所达到的程度作为行为价值的根据。该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三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或“好孩子”取向)。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在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出现。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这一水平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该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法制取向)。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 科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0~9岁儿童属于前习俗水平;9~15岁儿童多属于习俗水平;15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很少。科尔伯格认为,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个体在某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该阶段的推理,而同时使用其他几个阶段的推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70a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