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故意失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迅速将甲抓获。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起诉后,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甲的行为,甲表示认罪。关于此案,

admin2016-05-08  31

问题 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故意失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迅速将甲抓获。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起诉后,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甲的行为,甲表示认罪。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2年试卷二第1题)

选项 A、《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理念
B、公安机关积极破案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的审理,体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的作用
D、甲已支付所欠工资,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以利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答案D

解析 近年来,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突出的民生问题,劳动者讨薪困难、讨薪被打等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刑法修正案(八)》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人罪,增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反映了刑法对于民生问题的保护,体现出我国立法工作服务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大局。A选项正确,不选。
    B、C、D选项涉及执法活动的社会效果问题。社会效果,是指法治机关通过执法活动使法的本质特征得以体现。实现法的正义、秩序、效益等基本价值,从而使执法结果得到社会的公认,并树立法律的公信与权威。在本题中,执法活动的社会效果表现为两方面:(1)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社会效果,具体表现为:面对用人单位以恶意转移资产、故意失踪等手段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公安机关及时将甲抓获归案,为劳动者追讨所欠工资,确保了劳动者的财产权益,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故B选项正确,不选。(2)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的社会效果,具体表现为:法院通过对欠薪案的审理,一方面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和警戒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教育违法者和广大社会成员今后严格遵守法律,不拖欠劳动者工资。故C选项正确,不选。关于D选项,本题中甲的行为已经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应当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维护法律的权威。如果考虑到甲已经支付所欠工资而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则会使法律的权威大打折扣,损坏法律的公信力,而不利于社会效果的实现。故D选项错误,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V8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