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论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论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admin
2020-06-10
77
问题
论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选项
答案
(1)背景: ①美苏矛盾和攻守态势的变化。苏联扩张军事实力,积极推行南下战略,从战略上的劣势地位变成了与美国势均力敌。美国寻求同中国关系的缓和,其目的在于加强美国的安全和推行同苏联缓和的政策,借助中国的力量制衡苏联成了尼克松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苏关系的破裂。1960年,苏联挑动边界事件和在中国境内制造民族分裂,致使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后,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和制造流血冲突,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 ③多极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向。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盟国能够对美国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离心倾向越来越大。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削弱了美国的核威胁。日本、英国等挣脱美国的羁绊开始与中国频频往来,在文化和经贸等领域作出了不少努力。中法两国于1964年在北京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日益破产。 ⑤越南战争的消极影响。美国国内还面临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严重问题,这些危机都与正在进行的越南战争有关,尼克松早就看出越南战争是个无底洞,它耗尽了美国的人力物力。 ⑥中美寻求改善两国关系。中国要着重对付苏联在北方边境集结重兵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民族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这些都要求实现同美国的和解。 (2)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进行了长达20年的封锁,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的关系。在斯诺等人的努力下通过乒乓外交的方式,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局面,基辛格秘密访华,最终促成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①1971年,尼克松总统派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商讨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事宜。基辛格的铺路行动取得了成功。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7天的访问。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现职总统访问中国。经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妥协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外交僵局。7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造成的严重干扰还没有完全消除,中美关系徘徊不前。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不得不提前下台,终止了对华做出的在第二个任期内建立外交关系的承诺。福特继续执行尼克松的政策,但由于福特政府过于突出美苏关系,重视美苏关于限制军备的谈判以及强调继续对台湾承担义务,在战略上放缓了改善中美关系的速度。 ③中美建交。70年代前半期美国的“缓和”战略并没有使苏联的对外战略收缩,反而助长了其向外扩张的野心。同时,中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不再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要同一切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78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与越南签订安全条约,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当局入侵柬埔寨,中国处于苏联势力的包围之中。中美双方又找到了合作的新契机,两国加快了建交的谈判进程。美国终于接受了在台湾问题上撤军、断交、废约的三个条件,排除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障碍。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正常化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秩序产成了重要的影响。 ①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访华成为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极大地冲击了日本政府和国民。由于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不必担心由于中日关系正常化而失去最大的政治经济盟友美国的庇护,可以处于左右逢源的地位。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双方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从此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②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美国从越战中脱身,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有利国际环境。中美关系的转折把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东西方的缓和推向高潮,影响了美苏之间的战略平衡。中美两国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的霸权活动,这种新变化使过去曾经主要是牵制美国世界战略的中国成为阻止苏联大规模渗入亚洲的力量,使亚太地区不正常钧政治关系得以改善,这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③支配了世界舞台四分之一世纪之久的两极对峙演变成了三角关系,降低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这样的变化后来逐步导致两极结构的彻底崩溃,导致中国爆发外部世界开放并日益成为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一个因素,导致东亚在世界政治中所占的分量不断增大,也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推动日本及大批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解析
中美关系缓和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中美两国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在中国建长波电台和与中国建立联合舰队的要求,遭到拒绝,中苏关系开始降温。勃列日涅夫上台唐,中苏关系更加紧张。1969年3月,在东北虎林县珍宝岛,中苏关系发生了武装冲突,之后,苏联扬言要对北京、武汉等工业基地和酒泉、西昌等核试验基地实施核打击,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威胁中国,中苏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重新调整外交战略,寻求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来应对苏联的威胁。而此时的美国更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牵制苏联,确保重点争霸欧洲。共同的利益需要最终促使这两个国家开始走到一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eD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德国的威廉二世说:“俄国的真正使命是在东方,引导他向东发展,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为此德国采取的行动是()。
北美独立战争前,白人契约奴的来源包括()。①在殖民地上欠债而无力偿还者②英国贫民为到北美,卖身为奴③被拐骗的乞丐和儿童④英国的罪犯
《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太平天国内部并未引起广泛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
在宗教改革过程中,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的国家是()
现代人种出现于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哪一个时期?()
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对外关系演说表示国民党对日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简述第一国际解散的原因及历史功绩。
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
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随机试题
氧气自动切割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燃点要高于熔点。()
科斯定律的理论前提是
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是
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原则是()
某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60km,跨甲、乙两省市,划分为甲1、甲2、甲3和乙1、乙2、五个施工合同段,并相应设置现场监理机构。请按照监理规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监理组织形式,画出监理组织结构图,并分析该组织模式的优缺点。
以下不属于员工动态特征的是()。
女性,80岁。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冬季加重。近5年活动后气促。1周前感冒后痰多,气促加剧。近2天嗜睡。血白细胞18.6×109/L,中性粒细胞占90%,动脉血气:pH7.29,PaCO280mmHg,PaO247mmHg,BE-3.5mmol/L引起
二战后世界经济走向统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样性,出现了“两种体系、三种国家”,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类型的是()。
交管局要求司机在通过某特定路段时,在白天也要像晚上一样使用大灯,结果发现这条路上的年事故发生率比从前降低了15%。他们得出结论说:如果在全市范围内都推行该项规定会同样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结论?
在TCP/IP网络中,主机A和主机B通过一路由器互联,提供两主机应用层之间通信的层是(248),提供机器之间通信的层是(249),具有IP层和网络接口层的设备是(250);在A与路由器和路由器与B使用不同物理网络的情况下,主机A和路由器之间传送的数据帧与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