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

admin2019-04-23  45

问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后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空行扫除。其位多旷,皆摄行事。寻省府及僚佐,置公则坐于尚书都省。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隋书》卷28《百官志》下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罐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文罐始。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日枢机房,三日兵房,四日户房,五日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卷46《百官志》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隋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选项

答案隋文帝继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官制。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位虽高,位居一品,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没有实际权力。隋代第一次厘定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同时辅以强大的监察机关和各司其职的诸寺诸监的中央职官制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kP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