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对若干媒体有关同一主题报道的版面编排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对若干媒体有关同一主题报道的版面编排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admin
2021-03-19
70
问题
对若干媒体有关同一主题报道的版面编排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选项
答案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一架重庆至拉萨的航班在9800米高空出现机械故障,驾驶舱风挡玻璃破裂。机组成员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人平安而归。事发后半小时,《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发布了首条简讯,经国内媒体铺天盖地的转载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以下以四川省党报《四川日报》和都市报《成都商报》对川航迫降的突发事件报道为例,分析其版面编排。 (1)《四川日报》版面编排的特点:擅于综合使用多种布局方式,使版面图、文、题之间的呈现效果和谐与精美。同时,提炼川航迫降事件的时间、空间和主体等关键词作为栏目名或小标题,使文章在突出中心的同时,更具有逻辑性,版面布局规整、严肃,对于此类严肃性突发事件来说更有说服力与权威性。 不足与建议:在对川航迫降事件的报道中,《四川日报》运用了7幅图、4张表,而《成都商报》运用了24幅图、7张表,可见《四川日报》在对图像语言的使用频率和技巧上存在不足,因此《四川日报》应该一改传统党报呆板的特点,美术编辑应在版面编排上多下功夫,向都市报借鉴,融入“读图时代”,吸引受众。 (2)《成都商报》版面编排的特点:在对川航迫降事件的报道中,《成都商报》运用统一醒目的文字、事件中飞机的大图以及固定的框图线条,给川航迫降这一连续性的专题报道设计了专栏样式和栏头,使其在整篇报纸中具有高辨识度;另外图片和线条均选用了橘红色、深红色这一类引人注目、带有警示和提醒意味的颜色,并暗指迫降事件的危险性和急迫性。 不足与建议:警惕自媒体式浮夸报道,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以及有较强烈的情绪性的词语不适宜将其放大作为标题甚至突出显示,如此次川航迫降报道中《成都商报》不断使用的“史诗级备降”“民航界的罕见传奇”“奇迹英雄机长”等,这类词的使用应该加以斟酌。另外,应该对上级领导对该事件的高度重视与后续处理情况进行报道。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1Q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是_______。
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个重要特征是_______。
佛教的四大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
作为中华文明的仰韶文化,处于四大文明区域中的()。(中国人民大学2016)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家汉办,2007)对汉语二级水平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以下描述:“能就个人或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话题提出简单的问题或给出简单的回答。”可以看出,《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主要是通过()来定义汉语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最大区别在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重庆大学,2010年;山东大学,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复旦大学,2015年)
邸报(西南交大2018年研;人大201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研;北外2015年研;大连理工2012年研;西安交大2008年研)
媒介环境(西南大学2009年研;华东师大2007年研)
版面设计(云南大学2003年研)
随机试题
抛开一些带有有色眼镜的“主观臆想”不论,新生事物被过度__________几乎是普遍规律。因此,所有“中国方案”在一开始难免被质疑甚至是被__________。但也正如亚投行在正式运行之后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快速扎实地推进有效地打消了外界的疑虑一样,每一
患者,女,26岁。已婚。月经规律,周期28天,末次月经为4月1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妇女下腹有结块,积块不坚,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
某高层建筑基础采用筏形基础,基底尺寸为28m×33.6m,基础埋深为7m,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的基底附加压力p0=300kPa,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桩径0.4m,桩长14m。工程地质土层分布见图5.8.1所示。已知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36
按保险人承保责任范围大小,下列三种险别依次顺序应为()。
下面关于贷款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增长人的知识、经验,发展人的智慧、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等在教育过程之中实现的价值是教育的()
Wheredidthemangetthemoneyforhiscompany?
ThechangesingloballyaveragedtemperaturethathaveoccurredattheEarth’ssurfaceoverthepastcenturyaresimilarinsiz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