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我国《合同法》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 )。
我国《合同法》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 )。
admin
2012-04-02
53
问题
我国《合同法》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 )。
选项
A、有两种以上解释时,应作出有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B、有两种以上解释时,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C、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应采用格式条款
D、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应采用非格式条款
E、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答案
B,D,E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71S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旅游政策与法规题库导游资格分类
0
旅游政策与法规
导游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卷二第15题)张某欠李某30万元借款到期未还。张某得知李某准备向人民法院起诉索款,便将自己价值50余万元的房产无偿转让给赵某,从而使自己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根据合同法及相关规定,李某得知这一情况后,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4年卷二第2题)王某和赵某签订合同,向其购买法律禁止买卖的物品。根据合同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关于该合同效力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2015年卷二第21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时,某销售商不知道所销售的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了提供者。根据商标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2016年卷二第26题)根据商标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商标侵权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的职权?
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根据某市政府的决定,该市地税局对个体工商户纳税情况进行检查,该市工商局予以协助。在检查过程中,市工商局发现了李某的不法经营行为,并以自己的名义对李某进行了处罚。李某不服,欲提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哪项是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下述哪些属于说明书未充分公开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情况?
李某于2006年5月23日对某一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主张该专利相对于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技术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李某于同年6月30日补充提交对比文件2和该公知常识的证据,认为该专利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2的结合,或者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该公知常识证据的
申请人李某提出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并同时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提前公布声明。该申请初审合格后,李某又提交了撤回专利申请声明,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审查发出了手续合格通知书。则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根据下述情形,完成下列问题. 张某于2008年3月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上述申请于2010年3月1日被公告授予专利权,授权公告文本的权利要求如下:“1.一种摄影机,其特征为a和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还包括特征c。3.如权
随机试题
甲公司2011年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租金收入100万元;(2)处置无形资产产生净收益200万元;(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00万元;(4)发生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存货的账面价值
设X~B(4,),则E(X2)=__________.
给肝性脑病的病人灌肠时应避免用
若向量α,β满足|α|=2,|β|=,且α.β=2,则|α×β|等于:
如果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即使公开信息已经被当前价格完全反映,分析公开资料寻找误定价格证券将不能增加收益。( )
甲公司为一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按照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年3月,新华会计事务所对甲公司20×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现场审计入员关注到其20×0年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1)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资产转让合同。合同约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
假日经济是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行为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假日经济”不单纯是“假日经济”,更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它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三种形式,涉及商业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三个领域。根据上述定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走出西柏坡时,他把进北平比作“进京赶考”。所谓“赶考”主要是指()。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