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班的男孩在建构区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到他身旁,但没直接告诉他方法,而是也拿了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

admin2023-02-27  33

问题 一个小班的男孩在建构区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到他身旁,但没直接告诉他方法,而是也拿了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请你用儿童游戏的指导策略分析材料中教师所采用的介入方式和介入的性质。

选项

答案(1)介入方式: ①材料中教师的指导行为是一种平行介入方式。平行式介入法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作用。这种指导策略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之中,效果较显著。材料中教师没有参与小男孩的积木游戏,而是坐在小男孩身边也搭起积木。 ②材料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属于隐性指导,也是一种间接指导。这种指导不直接参与和干预幼儿游戏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体验。 (2)介入性质: ①材料中教师的指导也是一种正向的指导,即给予幼儿游戏进行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暗示。而不是直接制止幼儿原来的不恰当的游戏行为,教师通过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给幼儿做出了适宜的、有效的游戏行为的示范,试图启发幼儿,给予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可以引发幼儿的效仿和学习。材料中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小男孩为什么搭不起“大高楼”,而是边搭边自言自语怎么才能搭好大高楼,给予幼儿积极的暗示,这样更容易引发幼儿的模仿行为。 ②教师指导行为的发起是基于幼儿遇到问题即不能“搭高”和“搭稳”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把握住了介入的一个适宜时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AV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