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
admin
2015-11-25
58
问题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②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地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到宋朝又加上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多起来了,士人也多起来了,士人的地位加强,责任也加重了。这些士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至少也得调整那旧来的标准与尺度。“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这里并非打倒旧标准,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会到或迁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让大家打成一片。当然,所谓“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觉地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
③“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稍稍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就算跟民众近了一些,近得也不太多。
……
④单就玩艺儿而论,“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但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我们想起了“有目共赏”这句话。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有目”是反过来说,“共赏”还是陶诗“共欣赏”的意思。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但是这不相远似乎只限于一些具体的、常识的、现实的事物和趣味。譬如北平吧,故宫和颐和园,包括建筑,风景和陈列的工艺品,似乎是“雅俗共赏”的,天桥在雅人的眼中似乎就有些太俗了。说到文章,俗人所能“赏”的也只是常识的,现实的。后汉的王充出身是俗人,他多多少少代表俗人说话,反对难懂而不切实用的辞赋,却赞美公文能手。公文这东西关系雅俗的现实利益,始终是不曾完全雅化了的。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盗,这是“高论”。实际上这一部戏剧和这一部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西厢记》无视了传统的礼教,《水浒传》无视了传统的忠德,然而“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所想望的。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跟俗人相距还不太远的,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可并不是低级趣味;这是有关系的,也未尝不是有节制的。“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
……
(有删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赏奇析疑”欣赏的是“阳春白雪”,“雅俗共赏”欣赏的则是“下里巴人”
B、安史之乱后,那些“雅士”为了“让大家打成一片”提出了“雅俗共赏”的标准
C、“雅俗共赏”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迁就“俗士”的趣味,变雅为俗
D、《西厢记》和《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是因为它们符合人之常情,使得“俗人”同情,“雅人”也乐于接受。
答案
D
解析
A项“下里巴人”指的是通俗的文学艺术,而“雅俗共赏”的只能是其中那些“俗不伤雅”的文学艺术,那些“俗不可耐”的东西则不能为“雅人”所接受;B项提出“雅俗共赏”标准的人不是那些“雅士”,而是那些来自民间的新的知识分子,他们还算不上是“雅人”;C项“雅俗共赏”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迁就“俗士”的趣味,但不是变雅为俗,而是“以雅为主”“以俗为雅”“俗不伤雅”。故本题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H2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语文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阶段,语言知识目标九级对“词汇”的标准描述中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废物也愈来愈多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吾尝跛而望矣,________。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________?”
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山映斜阳天接水,______,______。(范仲淹《苏幕遮》)
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下列不属于日志文件的优点的是()。
随机试题
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公司2014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00元,销售净利润为10000元,净利润的50%分配给投资人。公司的资产除固定资产以外都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中,只有应付费用和应付账款随销售量同比变化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特性的是
肾虚导致肝虚,属于肝强导致脾弱,属于
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有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则注册会计师应作出的反应包括()。
以下关于组织咨询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初民生活中灵对肉,精神对物质的压抑主要表现在巫术的运用及神话的造作上,通过巫术与神话,他们使周围的世界秩序化,从而变得可以理解,不再那么狰狞可怖,为自己建构了一个相对安宁的庇护所。在此过程中,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便是语言,语言是一种暴力,强制性地加在与它没有任
阅读材料回答46—50题:究竟什么是“庸俗、低俗、媚俗”?社会各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雅”本来是“夏”,指的是周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区,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文化中心地区”。而“俗”指的是其他地区。我们不能说非文化中心地区的文化,就比中心地区“低下”,
【一条鞭法】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黑龙江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历史地理学真题;复旦大学2016年历史地理学真题
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并编写如下事件过程:PrivateSubCommand1_Click()x=1s=0Fori=1To5x=x/i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