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
admin
2015-11-25
71
问题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②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地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到宋朝又加上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多起来了,士人也多起来了,士人的地位加强,责任也加重了。这些士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至少也得调整那旧来的标准与尺度。“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这里并非打倒旧标准,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会到或迁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让大家打成一片。当然,所谓“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觉地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
③“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稍稍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就算跟民众近了一些,近得也不太多。
……
④单就玩艺儿而论,“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但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我们想起了“有目共赏”这句话。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有目”是反过来说,“共赏”还是陶诗“共欣赏”的意思。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但是这不相远似乎只限于一些具体的、常识的、现实的事物和趣味。譬如北平吧,故宫和颐和园,包括建筑,风景和陈列的工艺品,似乎是“雅俗共赏”的,天桥在雅人的眼中似乎就有些太俗了。说到文章,俗人所能“赏”的也只是常识的,现实的。后汉的王充出身是俗人,他多多少少代表俗人说话,反对难懂而不切实用的辞赋,却赞美公文能手。公文这东西关系雅俗的现实利益,始终是不曾完全雅化了的。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盗,这是“高论”。实际上这一部戏剧和这一部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西厢记》无视了传统的礼教,《水浒传》无视了传统的忠德,然而“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所想望的。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跟俗人相距还不太远的,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可并不是低级趣味;这是有关系的,也未尝不是有节制的。“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
……
(有删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赏奇析疑”欣赏的是“阳春白雪”,“雅俗共赏”欣赏的则是“下里巴人”
B、安史之乱后,那些“雅士”为了“让大家打成一片”提出了“雅俗共赏”的标准
C、“雅俗共赏”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迁就“俗士”的趣味,变雅为俗
D、《西厢记》和《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是因为它们符合人之常情,使得“俗人”同情,“雅人”也乐于接受。
答案
D
解析
A项“下里巴人”指的是通俗的文学艺术,而“雅俗共赏”的只能是其中那些“俗不伤雅”的文学艺术,那些“俗不可耐”的东西则不能为“雅人”所接受;B项提出“雅俗共赏”标准的人不是那些“雅士”,而是那些来自民间的新的知识分子,他们还算不上是“雅人”;C项“雅俗共赏”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迁就“俗士”的趣味,但不是变雅为俗,而是“以雅为主”“以俗为雅”“俗不伤雅”。故本题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H2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语文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听力训练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你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积极运用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这也将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
下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Alibraryis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设为——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英语课程具有——性、——性、——性。
聪明的人不会娶有才无德的女子为妻。
认知法的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即“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系统,因此学习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无限的句子”。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语言学家______。
此曲只应天上有,____________。(杜甫《赠花卿》)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随机试题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当实际增加的工程量超过清单工程量15%以上,且造成按总价方式计价的措施项目发生变化的,应将()。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属于债务人财产的是()。(2015年)
下列合同中,应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印花税的有()。
对于客户来说,投资者教育的主要功能有()。
布鲁纳提出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不包括()
什么是现代派?请列举代表画家。
陕南秦巴山地是陕西省()的富集区。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Whatcanb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anandthewoman?
Largeanimalsthatinhabitthedeserthaveevolvedanumberofadaptationsforreducingtheeffectsofextremeheat.【C1】______a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