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要求: 至少用一个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亦可)进行分析。 问题的分析可从某一个方面切人,不必面面俱到,能阐述清楚即可。 视点犀利,欢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必须有理论依据。 抓住要点,条理清晰,文字简练。

admin2020-05-04  53

问题 案例分析
要求:
    至少用一个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亦可)进行分析。
    问题的分析可从某一个方面切人,不必面面俱到,能阐述清楚即可。
    视点犀利,欢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必须有理论依据。
    抓住要点,条理清晰,文字简练。
                                          一个老美眼中的中国父母
    这是近期在网上被热议的一篇文章,作者谭小熊是一个美国人,目前在新东方学校任外教。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也许更有助于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作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来思念家人。
    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美国的孩子年满18岁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父母,对他们来说,离开父母单独居住是证明他已经独立的最重要的标志。
    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有一段时间,我的一位同事兴奋得不同寻常,这不光因为他即将踏上红地毯,更因为他的父亲将为他的新房埋单。据我所知,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新房对老人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开支。然而老人认为买了房,儿子就能娶到更好的妻子,拥有更美满的婚姻。不仅他们,中国的许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下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等等。实际上年老的父母有权享受更好的生活。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他们更应该把钱用于健康和养老。
    相比之下,美国的父母更懂得享受生活,而不是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我年满18岁可以挣钱支付学费后,我的父母就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在山区买了一片土地,建了自己的小屋。我和哥哥姐姐都常常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和他们分享居住在山间的快乐。我结婚的时候,我和我的新娘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礼物除了30元钱,就只有一句关于婚姻的忠告:一对愿意向对方说“我爱你”、“对不起”和“请原谅”的夫妻将会白头偕老。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的父母为孩子作了如此多的牺牲呢?我想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父母们认为必须为孩子奉献一切。
    二、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竞争很激烈,父母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中国父母们经历了太多动荡和不安,他们希望孩子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四、在中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在父母做了这么多牺牲之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真的开心吗?美国父母是否太过自私,只为自己考虑?
    根据我的观察,我还是更喜欢美国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始终不变的,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享受自己的生活。
    在我看来,中国父母这样做不仅浪费了金钱,也扼杀了孩子的梦想。
    无论如何,我都对中国父母为孩子所作的一切表示万分尊敬,这样的美德在西方国家是
    极受尊重的。但我们禁不住要想,如果孩子并不需要,那他们这么做是否值得呢?如果孩子未来与他们反目,他们又为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新浪网(2005.10.24)

选项

答案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虽然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但不少家庭的教育至今仍存在着误区,所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家庭教育中有价值的实践,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在阅读了这则教育案例后,无论是谁都会对中国父母为孩子的付出表示尊敬,正如作者所说,这样的美德即使在西方国家也是极受敬重的。应当承认,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已经是构成中国家庭的重要部分。父慈子孝、养儿防老等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我国和睦慈爱的家庭气氛就是建立在父母的极大牺牲上的,虽说不足,但可以改进而不可否定。 但也正如作者指出的:“如果孩子并不需要,那他们这么做是否值得呢?如果孩子将来与他们反目,他们又为自己留下了什么呢?”在父母做了这么多牺牲之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真的开心吗?除去传统因素,中国父母甘愿为子女做出牺牲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父母们认为必须为孩子奉献一切; (2)中国孩子成长过程遭遇的竞争很激烈,父母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中国父母们经历了太多动荡和不安,他们希望孩子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4)在中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正是以上原因,使中国父母相比西方很多国家的父母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付出了更大的牺牲。那么是否可以得出美国父母是否太过自私,只为自己考虑?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不一定美国的教育方法事事处处比我们高明,不过在有些时候,他们的教育方式也的确有令我们借鉴的地方。美国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可以被看作是尊重教育主体即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为教育者,他们对受教育者即孩子的爱是不变的,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享受自己的生活。相比之下,中国父母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浪费了金钱,也扼杀了孩子的梦想。我之所以不倾向于中国父母这种为子女的牺牲以及赡养方式,也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即中国父母付出的牺牲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的牺牲,很多情况下实际上孩子不希望这样做,甚至可以说,中国父母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私有和面子的考虑来做这种事情的,当然它包括爱护子女这个因素。 教育学原理中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认为教育的诸要素与社会价值观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这些教育的不同因素与社会价值观的联系程度是不一样的。以本案例中涉及到的与社会价值体系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目标这一教育要素为例,一般来说,教育目标都反映特定社会、特定文化的价值标准和时代特点,是由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确立的。由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则直接反映这个国家所奉行的主流价值观。在美国,学校的教育目标一般包括把儿童培养成有民主意识、掌握一定基础文化知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负责的个体公民。美国所谓“民主意识”其实是与美国社会奉行的价值观相联系的,因社会文化不同而不同。也正是因为中美两国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国民性格等深层次的原因,才造成中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巨大差异。 应当看到,中国的父母历来就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社会上养儿防老的说法早已根深蒂固,父母付出其所有,只有靠子女来养老的做法导致孩子从小就开始知道自己责任重大,这就是所谓中国式养老、中国式家庭、中国式教育。而在孩子独立后,父母会担心他会不会不养自己了,以及孩子之所以比西方的孩子要活得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瞻养老人的压力,特别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还没有健全,子女经济压力很大,重压之下谈论美国式的“享受式生活”就显得不切实际。可见,家庭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改革一样,需要在社会改革这个大系统中进行,而不能脱离这一系统独立进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HM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