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今天状态很好,直播非常成功。我在光明网直播中秋赏月、天宫二号,吸引了五十多万人!”2016年中秋之夜,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只是光明网与科学家合作进行视频直播的一

admin2017-11-28  60

问题 给定资料
1.“今天状态很好,直播非常成功。我在光明网直播中秋赏月、天宫二号,吸引了五十多万人!”2016年中秋之夜,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只是光明网与科学家合作进行视频直播的一个缩影。借助光明云媒、一直播、映客等平台,光明网的科普直播覆盖人群已经超过2000万人次,不少科学家也在不断“涨粉”。
    自2016年7月份以来,光明网陆续推出了20多场科普直播。营养学会的于康教授在直播间变身“超级答人”,短短半小时回答了40多个网友的问题;食品科技学会的沈群教授走进方便面工厂,当起了“讲解员”;抗癌协会的刘端祺教授详解“如何远离肿瘤君”;地质学会的赵国兴主任与网友畅聊“喝水”的艺术……
    俗话说,眼见为实。光明网首场科普直播的初衷,就是让网友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力学会科普部部长郭亮与科普主播白璐一起,上演了一场“皮筋勒西瓜”的科学实验。
    弹性势能、胡克定律、裂纹扩展……这些晦涩的力学知识,转化为一场“西瓜大爆炸”表演,300多根皮筋勒下去,直播的氛围越来越热烈。数据显示,一个小时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一百万人,这么好的传播效果让参与直播的专家也吓了一跳。郭亮在直播后兴奋地说,这种科普形式非常直观、有趣,以直播的形式做科普很新颖,很“嗨”!
    冰冷的“科普”通过直播的形式,接了“地气”,有了人情味。中秋之夜,郑永春牺牲与家人团圆的时间参与视频直播,讲月球、聊外星人、谈天宫二号,直播过程中竟然还无意间引来了他的高中同学的“围观”,一句“老同学,好久不见”让他心里暖暖的。当晚的直播网友互动留言1200多条,关于探月梦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中秋直播一点也不孤单”。
    郑永春感慨地说,科普直播有传统平台不具备的“真实性、实时性、不可预见性”,这对科学家和主播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策划充分、应变能力强。
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大鹏认为,科学家应该是科学传播的第一信源,但现实中没有做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传播也需要借助这些形式,让科学传播变得有趣、有料、有生活。
    我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从科普图书、科普报刊,到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再到“互联网+”时代下的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普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准科普工作的方向、方位和发力点,成为科普人共同思考的话题。
    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传播处副处长黄晓春表示,信息时代,科普供给侧改革需破解“科普普什么、怎么普”的问题,只有真正了解到群众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知识,才能做好科普工作。
    在王大鹏看来,科普直播就是“科普供给侧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以及单纯以知识传播为主要内容的模式已经“过时”,“科普直播既可以让科学家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互动的方式与公众建立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把埋藏在他们日常科研工作中的科学用公众可以接受的方式和语言阐释出来,又能够摆脱科研人员留给公众的刻板印象,让科学更加平民化”。
2.近年来,W市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W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离上级要求及城镇社区居民对科普工作的需求和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虽然各街道社区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科普讲师团(服务团、咨询团)、科普志愿者队伍,但普遍存在科普队伍规模小、不稳定的问题,并且社区科普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整体素质偏低。据统计,全市能为社区科普提供服务的组织人员仅有2004人,平均每个社区不足2人,社区科普志愿者4161人,街道社区成立科普协会的有284个,占社区总数的24%。县级建有科普讲师团(服务团、咨询团)35个,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城区和大型社区,可谓“星星”之火,难成“燎原”之势。
    社区调查表显示,市级科协用于社区科普的经费总计15万元,县级科协用于社区科普经费总计61万元,平均每个社区516.9元。科普经费完全不能满足社区科普工作需要的达91.6%,只能局限于开展一般性的工作,边远的城乡接合部、老旧社区有时连活动也难以开展。科普经费缺乏,筹集的渠道和办法少的问题依然存在。
    个别县市区科协负责人,街道、社区科协兼职人员调整后,没有及时调整和健全基层科普组织;有的存有畏难情绪,工作落实存有死角。目前,全市街道、乡镇设有科协组织90个,占街道、乡镇总数的75.6%,全市社区建立科普组织的不足50%,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量的村改居,主动参与建立科协组织跟进的力度不够,从而造成一部分农村社区科协组织出现空白的现象。
    全市社区科普基础设施,中心城区社区好于县市区的社区,县市区的城区社区好于农村社区。据调查,建有科普活动室的社区有767个,占社区总数的65%;有科普宣传画廊的社区616个,占社区总数的52.2%;有科普图书室的社区720个,占6l%;有社区科普大学的53个,有社区科普大讲堂、科普学校的579个,总计占总数的53.6%;建有电子科普画廊的社区70个,占社区总数的5.9%;新建数字科普终端的社区283个,占社区总数的23.9%;科普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较好,又有经费支撑的社区全市仅有56个。社区科普设施共建共享机制亟须加强。
    目前,社区开展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等传统活动多,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创新开展的少;群众被动学习教育多,主动参与互动性活动少;开展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多,推广科技成果、培训科技人才的活动少。每年开展活动4次以上的社区359个,占社区总数的30.4%;组织科教进社区活动的有522个,占社区总数的44.2%。社区居民从各种大众媒体获取科普信息的占58.3%。从科协系统组织活动获取的仅占33.3%。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
3.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以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为目标,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
    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位居全国前三位,达到美国和欧洲世纪之交的水平。
    虽然各国统计标准不尽相同,但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是事实。美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美国公民科学素质已经从1988年的10%增长到28%。而相关数据显示,瑞典公民2005年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就已达到35%。
    在中国,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科技馆增至409个,科学技术博物馆增至724个。我国公民对科普设施的利用情况与美国已大致相当。然而在逐步改善硬件的同时,我国在大众科普的方式方法上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空间。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人才与科普处调研员邱成利认为,目前而言,我们的科技馆、博物馆的展品创新性不够,同质化也太明显。特别是在展览方式上,互动性还很不够。“许多讲解员都是靠背材料来讲解,没有和参观者进行交流互动。科普要让公众能够参与、体验、互动,不要老是‘看着高大上’,却可望而不可即。”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网民数达6.56亿,互联网已成为具备科学素质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第一渠道。“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仍只依赖传统手段进行科普,就不仅仅是落伍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是应该对从事科普工作的人进行科普的问题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软件、3D网页,以及不可胜数的科普类网站和频道,不仅丰富了科普方式,而且将会成为科普工作的主要手段。
    李志民表示,科普还要与时俱进,可以紧跟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或重大事件,推进科普宣传,比如转基因、大飞机、阿凡达电影、AlphaGo的人工智能等。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我国的科普经费投入稳定提高,但是科普经费来源渠道仍以政府为主。2014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50.03亿元,政府拨款114.04亿元,占比76.01%。对此,李志民表示一定要设法提高并利用企业和机构的积极性。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重点人群。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在科普人群中,加强教育从业者以及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教育更为有效和重要。“青少年正是学习知识并树立各种观念与尺子的时期,容易受到影响和改变,效率会更高。”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认为,由于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城镇居民较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农村科普工作,一定要根据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特点,紧密结合各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比如建立农村书屋,补充书籍资料。在农村学校开设科学教育课;在农闲时节播放科教电影、排演科普剧等,都是一些较好的科普形式。”郑永春说。
    此外,陈志文表示,领导干部与公务员往往涉及国家的各种管理与重大决策,能否尽快提高科学素养,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率与水平。同时,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大,更为显著和集中,更容易形成示范效应。
4.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共同组织开展的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9月21日至25日,M市全国科普日科普系列活动精彩登场,市科协围绕“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的主题,举办了一系列科普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市科协举办了规模盛大、精彩纷呈的科普展,不仅有介绍不同领域生活常识的科普展板,还有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学大篷车”,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展出了当前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包括无人机、虚拟骑行、3D影院、3D打印、机器人等。
    机器人是科普展里的明星,市科协新近添置的6个名叫“阿尔法”的机器人收获了大批“粉丝”。唱歌跳舞、点头哈腰……机器人听从“粉丝”们吩咐做出不同的动作,逗得“粉丝”们哈哈大笑。VR虚拟骑行是一个人气极高的项目,由于想玩的人特别多,排队等待时间往往要半个小时。市民坐在自行车上,戴上VR眼镜,仿若骑行在美丽的郊外,周遭是原生态美景……
    9月23日下午,“神奇世界,魔法科学”科普秀走进了愉园小学,为愉园小学的同学们带来奇妙的科学实验,该校五、六年级的同学观看了科普秀,亲身体验科学的神奇魅力。
    泡泡秀、可乐变清水、空中火焰、云中仙境……科普秀中,两位幽默的科学老师以有趣的对话、生动又新颖的舞台表演形式,用科学的方式破解日常生活中的“神奇魔法”,让同学们感叹科学的力量。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实验,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沉浸在实验的新奇和精彩中。愉园小学周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科普知识进校园使学生走出了课本,了解了许多科普知识,让学生把老师课堂所说的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对于学校今后的教学是一个新的开发内容。
    9月24日,市科协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M市森林公园举办科普一日游活动,100多名青少年学生通过微信报名参加。
    大家在科普专家的带领下,首先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科普长廊、参观科普馆,科普馆内收藏的200多种栩栩如生的珍稀动物实物标本以及所展出的丰富科普图,让他们啧啧称奇。“这些动物标本怎么制作的?”“怎么保存下来的?”在科普专家的介绍下,“科学迷”们的一个个疑惑得以解开。市九小五年级学生小赖兴奋地说,以前来森林公园只是简单地游玩,而这次从科普角度参观与以前“不一样”的森林公园,学到很多有用的科学知识,对各种动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M市科协负责人表示,科技是国家昌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举办这一系列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促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助力M市振兴发展。
5.科普是人们了解科学、摒弃愚昧、少走弯路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科普载体建设的考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毫无例外地将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元素融入其间,使之能够加深印象,更加易懂易记。而来自于科普的支撑之所以重要,说到底是因为人们始终怀着一颗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社会需要科普的强力支撑,这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真伪”和“歧义”,有必要去伪存真,还原科学的本来面目。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许多科技方面的真假虚实,让人难以琢磨。譬如人体自身的“密码”,许多是人类至今都不曾真正了解的,只有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逐步揭晓“谜底”,而与此同时就有了各种违反科学依据的“不和谐音”相继出现,让迷信、谬误有了想象的空间。类似这样的知识盲区,折射了科普可以从中起到的独特作用。没有科普的存在,人们也就少了些许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于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伪结论现身甚至大行其道,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用科普的力量去战胜愚昧无知,去扩大科技统领的范围,不仅在穷乡僻壤,在繁华的都市也依然重要。愚昧和对科学的淡漠是不分地域的,科学的“知识点”缺失会因许多“真空”因素的不断积累而最终爆发出来。那些骇人听闻的邪教之所以能对极少部分人成功“洗脑”,尽管有许多原因可寻,但不可否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受害者几乎都不了解科学,也不懂得科学,因而也就在迷茫中越陷越深,甚至不能自拔。以此现象延伸开去,加大科普的力度和扩大受众范围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许多时候,涉及的范围越广,内容越深入,取得的成效就越大。认为科普可有可无,可强可弱,仅是一种“点缀”,就大错特错了。多一点科普的主动出击,就少一些愚昧“毒瘤”的滋生和蔓延;多一些科普的肥沃土壤,就少一些贫瘠地、盐碱地的绝收或肆意侵蚀的可能。
    高尔基说:“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而科普是对科技推广的一种自然要求,其产生的良好效果自不待言。如果没有科普的支撑,社会的发展就难以将科学知识渗透进全社会,并进一步融人人们的心坎里,也就难以共同推动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6.“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破土而出的幼苗,那么科学普及就是其不可或缺的生长环境。搞好科普,关键要解决“信科学”的问题。当下,相较于科学知识的普及,逐渐培养民众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强化其运用科学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尤显重要。
    “一个民族是否真正热爱和理解科学,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创新的种子,不可能在科普水平极低的情况下萌发和生长,必然要以一定的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为依托。历史上,工业革命之所以始于18世纪中期的欧洲,有人分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时的欧洲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加快,人们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科普,培育好公众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肥沃土壤,科技创新之林才能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1956年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积极分子。随后,参与科普创作成了一种“时尚”,连华罗庚、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都积极投身其中。在这样的氛围下,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心完成一套科普丛书,全面地向少年儿童传达最基础的科学知识,于是便诞生了日后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其实是新中国重视科普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持续不断的工作推进下,我们也日渐收到实效。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的进步,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大力推进科普工作,旨在进一步夯实民众的科学素养根基,关键一环在于解决“信科学”的问题。当下,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海量信息纷繁庞杂,知识获取渠道多样,相较于科学知识的普及,逐渐培养民众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强化其运用科学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尤显重要。有人说,一个缺乏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的民族是非常弱不禁“风”的。一有风吹,就会“草木皆兵”:一听风声,就会“暴风骤雨”。再浅薄的忽悠,再无知的谣言,都能让人深信不疑。一段时间以来,生活中,种种伪科学谣言、鬼神之论不时泛起,一些人,包括不少领导干部迷信鬼神,打卦、算命、看风水不亦乐乎……如此种种,无不鉴照出公民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要让公众在各种伪科学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应让科普先行。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尤为关键。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普及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唯有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重视科学普及,为创新创造广阔深厚的土壤,我们才能顺利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华丽转型。
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3”中反映的问题,请你以某市科协工作人员的身份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科学普及工作的建议》提纲。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选项

答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科学普及工作的建议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仍然偏低。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科普工作,现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科技展览创新。科技博物馆要打造创新性展品,加强与参观者的互动性,让公众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第二,积极开展互联网科普。通过新媒体丰富科普方式,对科普工作者进行互联网技能培训。 第三,科普工作与时俱进。结合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心的话题进行科普宣传,把握科普契机。 第四,拓宽科普经费来源渠道。鼓励企业、机构和其他民间组织参与科普事业,提高其投资积极性。 第五,抓住科普重点人群。对教育从业者、青少年、农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群体进行重点科普,补齐科普短板,形成示范效应。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Q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