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

admin2013-02-25  13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播出了一期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话题,以下为实录。
主持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要改革了,这个消息一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在很多的媒体网站上显著位置都可以看到相关的专题,人们在竞相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细细算来,全国事业单位职工不过三千多万人,而关注这件事的人数和人群,显然大大超出了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大家隐隐地感觉到,这项改革直接或间接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今天请到的嘉宾做一个介绍,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所长郑教授,一位是某大学养老金工作室主任杨教授,欢迎两位。感谢两位今天来到我们的节目,我觉得两位的身份非常有意思,这个话题既是你们研究的方向,而这件事本身也跟你们的个人利益相关,这样说很准确吧?
郑教授:我们也是事业单位。
主持人:是的,但是因为五个试点地区不包括北京,是不是现在这种从个人角度上还不用那么焦虑?现在的改革方案让人们最关注的其实就是那句话,事业单位的养老方式按照企业的计发,那大家就用现代的方案直接来套用了,来算一下。今天就请两位帮我们算一下,如果是一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现在在职的工资是月工资五千块,按现有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算,他退休应该拿到多少钱?他工龄我们按最长的算吧,35年?
杨教授:要按现行的制度来讲,如果这五千元是最后的基本工资,那他最少应该拿到四千元吧,因此现行是最后工资的80%。如果他有35年以上工龄,还可能到90%,这样他可以拿到四千左右。
主持人:跟现有的工资差距不是很大。如果按照企业的方式来算,还是五千元的基本工资,在职退休之后?
杨教授:这就是关键的问题了。因为现在事业单位包括公务员,还是按自己最后的工资的基数计发,是80%~90%。而企业养老金制度就不是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记录,是最后缴费工资,还要有一个社会互济的因素,所以这样要低一些,现在企业养老金平均两干元左右。
主持人:如果他在职五千元,退休就是两千元多了。如果他在事业单位,就差了差不多两千块钱,差距非常大。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现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我的工资就要面临一半这样的折损,这样理解对不对?
郑教授:应该是对的,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平均替代率大约是50%。2007年的平均退休工资是1000元,企业是1000元,机关事业单位平均是2000元。其中机关要比企业高1.1倍,事业单位要高0.8倍,也就是平均来看高一倍左右,倒着算,如果参加改革,应该还是低。
主持人:就说到了现在改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就是要让事业单位人员在退休之后的工资拉下来这么多,而且我们也看到了像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广东省,相关部门已经表示,事业单位养老金改了以后,也不会出现骤降,该怎么理解?究竟是怎样的?真相是什么?
杨教授:我觉得目的来讲应该有三个,现在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三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大家不交养老金,不缴费,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20年退休去领养老金,不缴费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在国家机关差距就这么大,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确实是不公平的。还有就是咱们刚才讲到的待遇差距,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比企业确实是高了很多,在养老金里有这么大的差距,确实在影响社会和谐。从这三点来看,确实需要改革。
主持人:杨教授的解释主要从公平和正义的角度来解释改革的目的,郑教授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郑教授:我基本同意,我可以加上这么一点。机关也好,事业单位也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是我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整体安排的一块,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都提到了要加快几个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也说了,原来的表述就是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主持人:我们还回到杨教授的观点,既然说公平是它的目的,现在一个非常焦点的问题就是,如果为了整个公平,为什么公务员不纳入进来一起改呢?
杨教授:我想公务员会改的,这个一定要改。因为公务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案也在讨论,征求意见稿也在多次讨论,所以是不是跟企业和事业单位同步,这可能有一点差异,但公务员肯定要改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说,当企业退休人员说他的待遇不如事业单位人员的时候,他并不是希望把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降到跟他一样水平,而是希望自己的能够升上去,但现在结果跟大家期望的不一样,这又怎么解释?
杨教授:网上现在大家讲了很多,到底是多还是少,我对这个多和少的问题是这么看的。如果说是一个人的基本养老金,每个人退休以后都应该有一份养老金。咱们叫人人老有所养,老人有吃饭的钱,如果从这一点讲,现代企业的养老金是不低的,因为足够他们吃饭了,1000多元到2000元这个水平是不低的。但如果说我工作了35年,职业生涯一生,最后我创造一个什么样的老年生活,要从职业年金的角度讲,干了三十多年,最后拿1000多元钱,2000元钱,那确实有点冤,那就有点太低了。所以现在到底是低和高,这个看衡量标准是什么,所以我觉得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确实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是说得很清楚,它很难改。到底事业单位改革向企业看齐看的是什么,企业的制度现在就说得不是很清楚,它叫社会养老保险,也叫基本养老保险,但它到底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养老金,还是把他一生职业生涯的职业养老金都加进去了,这个企业的养老金本身就不太清楚,现在事业单位向企业看齐的时候,它到底是高还是低呢?我个人是觉得,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养老金制度,再有职业养老金制度,分开说,问题就没有这么难了。
主持人:还有的就是关于改革的,目前也有说法是,财政要把这个包袱甩出去,财政减少负担减少支出,这是不是目的之一?
郑教授:我认为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也不是主要的目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从长期来看是不是负担呢?我们应该承认它是负担。可是目前我们的支出,机关、事业单位合在一起的养老金支出每年是一千八九百亿元左右,占我们GDP的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能说完全是由于财政负担的原因才引起这些改革的,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应该有一个公平的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入到养老保险改革当中来,大势所趋,我觉得这是主要原因,而不是财政压力问题。
主持人:杨教授,是不是现在改革最终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财政不再负担社会人员的养老?
杨教授:不会的,财政还非常需要建立这样的公共财政社保预算,这个预算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养老金。而且我们国家也建立了社保基金,实际上理事会管的社保基金也是为未来养老金做的一个准备,这个财政责任是不可能跑掉的。但是应该有个合理的支出,所以实际上事业单位改革,从前期来看,财政为养老金的支出不是少而是增加了。因为现在只是为退休的教师、事业单位发养老金,一旦改革以后,他还要为在职的人提前缴费,实际上从近期来看,他的当前支出是增加的。现在说如果待遇下降,要搞职业年金,一搞职业年金,有那么多二三十年工龄的事业单位人员,他们试图缴费的这部分,财政是有很大的负债,所以实际上从前期看财政的支出还要增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它会下降,一个财务缓冲措施需要20年时间。
郑教授: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稍微跟杨老师不太一样。作为基本保险制度,它的收入是来自于双方的交费,雇员和雇主的缴费。作为制度来看,它的制度目标应该是追求资金的自我平衡。财政是财政,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当然,基本保险制度的发起人是国家,最后要有问题,国家要承担要解决的。它作为一个最后的出资人、担保人,它得解决的。可是我们在建立这个制度的时候,要尽量使这个制度在财务上有可持续性。如果建立这个制度,几年以后就没有可持续性了,马上中央财政就得拿钱补,我觉得这个制度本身就有问题了。
主持人:养老的整个社会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实养老是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可以给我们讲一下。从事养老保险研究的人,本身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社会重视和社会尊重?
杨教授:大家都知道,现在是老龄化社会,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所以人们觉得能够设计好养老金政策,能够管好养老金政策的人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人,所以我最近跟中国市长协会到瑞典,是一个关于市民服务的考察项目。在项目期间,他的财政副部长、财政次长有两次接待我们。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他送我们一人一个礼物,大家都知道欧洲人送礼物很小,包得很漂亮,而且礼物很轻。但最后送到我手里这个礼物很沉,我差点把它掉地下,它很沉。打开一看是好大的一块水晶,我很奇怪他为什么送我这么好一个礼物。回来以后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你知道吗?在瑞典管理养老金最成功的人才可以当财政部长。
主持人:就因为您的研究领域?
杨教授:因为当时我是在吃饭的时候跟他讲,讲到养老金的精算问题。因为当时作陪的一个官员是养老金精算部门的,所以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后来那个官员跟他说,部长你知道吗?这位杨教授是搞养老金研究的,所以我感觉到他看我的目光就不太一样了,后来他就送我这么好一个礼物。
主持人:所以我们太寄希望于你们能够给社会、给政府提出关于养老方面非常科学合理的建议。但是现在人们对于自己的养老困惑确实不少,我们来看看有一些基本的问题,来看一下。大家对关于养老有不同的疑问,比如说有的人说,我是企业高工,退休待遇为什么比不上行政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有人说我的个人账户按照8%缴纳了好几年,可现在我的账户里面怎么是空的呢?还有说,我是一个农民工,什么时候才能像城里人一样有养老保险等等,这么多问题,从大家不同的身份,从个人的利益上,提的问题很具体,但是内行看门道,这里面造成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背后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
杨教授:刚才提的这几个问题,实际上都反映了我们现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而我们现行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从90年代初试点,一直到1998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在当时的背景下,它就有一些局限性,这个制度实际上是一个短期行为的结果。当时咱们没有公共财政社保预算,连已经退休的老人,接近退休的老人的隐性债务都没有一个预算,所以给企业定了很高的费率,而且个人的缴费水平也挺高—8%。而这8%实际上还在他们账户里,但他只是个记录。这些钱都用于去支付老人的养老金了,所以大家感觉到好像自己的账没有实际运营。而且是在省级统筹,事实上是各个城市在统筹,所以城市之间每个统筹单位都希望当年收支平衡,所以城市之问想转移也就很难。
主持人:你在逐个解决刚才的疑问,其实我更想知道的是,造成每个人似乎都在为自己的养老产生不少疑问和困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像郑教授,我们大概做了一个梳理,其实按照大家所从业的性质不同,做这样一个划分,比如企业职工、事业单位职工、行政单位职工、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等,针对不同的人群现在有多少种不同的养老方式?
郑教授:这两个是分工的,农民和农民工,农民工的制度马上就要出来了,其他的都差不多。
主持人:其实现在看不一样,企业是一种,事业是一种,行政单位是一种,农民或者农民工又是一种,都不一样,这样的现实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郑教授:第一个问题说明我们这个制度不是一个统一的制度,它是一个以人群为基础划分的制度。用我的话来讲,它是一个碎片化的制度。实际你刚才提出的那四个问题是非常画龙点睛的,点到了要害。你说第一个问题,就是刚才说的那种碎片化制度,必然出现待遇差,每个制度之间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你刚才说的一个企业的高工,他的退休金可能跟事业单位非常普通的一个人员一样。第二个问题就是便利性很差,你从这个地区到那个地区,或者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就很难带着走。
主持人:像您说的这种制度的碎片化,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出新的制度,制度很琐碎,差异性也大,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
郑教授:造成的问题就是,便利性比较差,人员不能流动,对于全国建立一个大市场也是有重要的阻碍作用。比如说农民工如果在深圳打工,以后他异地转移要到上海去打工。
主持人:这也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现状了。怎么样解决,两位认为出路是在哪儿,能不能把它统一化,不同的人大家都用同样的制度可以套得上去?
杨教授:我认为出路就看我们现在的政府能不能下决心了,从事业单位改革到公务员的改革,还有农民工制度,甚至现在包括农村。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也开始了。我认为要说出路最简单,咱们现在讲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如果我们的社会统筹能真正变成社会统筹国民化,由政府的责任来给每一个退休的老人发一份吃饭的钱。这个我算过,也就占到我们GDP的1%吧。这样让每一个人有吃饭的钱,这是最基本的养老金,可能城市要比农村稍微高一点,因为农村人有一些生活资料,大家都一致,甭管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是职工还是一个居民,到了退休政府发给他们的养老金都是最基本的。另外我把它叫做个人账户全民化。针对社会统筹国民化,那是国民的权利、待遇,个人账户全民化,每一个人当他有收入的时候,一生要搞一个平衡,他得应该择时、酌情地去储蓄养老金。这样有职业的人,他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教师年金、医生年金、公务员年金,一生择时、酌情处置养老金,我们可能对经办机构,还有投资管制要严格一点。这样到退休的时候我自己又创造了一份养老金,这一份大家别的没得比,你的高,我的高,你工作20年,我工作30年,他工作40年,那就应该他高,没什么不公平的。
主持人:好,我们听一下郑教授的想法,您是同意杨教授的观点,还是您有其他的建议?
郑教授:学界研究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从我的研究来看,我倾向于建立一个混合型统筹结合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瑞典目前实行的民意账户制度。
主持人:能不能讲得通俗一点?
郑教授:对老百姓来讲非常简单,我不管你是统还是账,每一个参保人都有一个银行账户,你不管走到哪儿,都可以按下号码以后,就知道你的余额有多少,跟牡丹卡是一样的。国家的利率每年是固定给的,我这个设计给的是8%,年年都是8%,每年都给8%,你的缴费加上8%的利息,至于里面的钱哪去了,跟银行存款是一样的,这是跟个人没有关系的一件事情,国家拿去可能投资了,或者可能拿去支付现代化建设了。
主持人:听得出来,两位提的建议操作性上不太一样,这个不一样的理念有什么不同吗?你们俩之间理念上的区别在哪?
杨教授:我的理念是,社会统筹国民化这是政府责任,它要保障每个退休的老人有饭吃,这叫人人老有所养。人人老有所养有三个条件:养老金、老人住房、老人医疗,三个条件加起来才叫养老保障。政府先做到人人有一份饭钱,老人有一份饭钱,这叫社会统筹国民化。但是另外靠自己一生挣出来的个人账户,我认为两个要分开,政府责任、个人责任要分开,郑老师可能是混在一起了。
主持人:郑老师觉得哪样更好?混在一起更好?
郑教授:杨教授说得非常正确,我的理解是把它混在一起,对参保人来讲,他分不出什么是账户的钱,还是统筹的钱,这都是没有关系的。
主持人:真金白银试试?
郑教授:对,但是他拿到的是一个固定的养老金,利息是固定的,我反对什么呢?我也觉得如果要把个人账户完全寄托在股票市场上,今年好了,明年坏了。如果碰到金融危机,今年可能会缩水一半,今年退休怎么办,我不少了一半?所以我怎么能把账户变成一个股票性的账户,变成一个银行性的账户?
主持人:对于怎么样养老,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您了解你的养老方式是什么吗?我想问一下两位教授,在研究养老方面领域的时候,您感觉到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养老关注度够不够,了解程度够不够?
杨教授:不够。
主持人:不够到什么程度?
杨教授:你要现在问他社保最需要什么,都说医疗、工伤,觉得养老金还是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生活变了,现在人的生物周期变了,过去人们工作40年,退休10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晚了,25岁才真正进入劳动力市场,可是人们都期望活到85岁,事实上工作30年退休后有20年,所以现在特别需要在工作的30年里,为退休后的20年做一点准备,这叫终生平滑消费。现在有很多理财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每个人是要做一点打算的。
主持人:关注度不够是一方面,但还有一种现象,当我想关注的时候,发现我根本弄不清楚,所以索性我就放弃了解了,单位怎么给我设计我就怎么来吧?这个说明什么?
郑教授:我觉得这个需要一种国民教育,是一种短视行为。实际上国外也是这样,关注医疗的可能要比关注养老的多一些。这对于国民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作为社保教育,我觉得也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杨教授:一般来讲,现在世界各国养老金制度的趋势叫国民年金低保化,就是政府发的养老金越来越低,职业年金制度化、市场化,个人储蓄制度化。这要求个人去储蓄。实际上国民年金那块,一般到退休,相当于受评工资或者是自己总养老金的20%左右。因为自己辛勤工作了30年的人,50%的养老金是来自自己的职业年金的。如果自己退休生活的目标比较高,还应该买一些保险。商业保险、个人储蓄,最后达到自己将来的目标。人到35岁应该开始想这样的事情,因为这样到60岁还有二十多年时间做准备是来得及的。
三、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中的主持人在和两位教授的谈话当中说到企业与事业单位养老金“不协调”。就如何解决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差距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同类人员的待遇差距比较明显,引发了一些问题,也影响了部分退休人员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在统筹考虑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基础上,对存在的明显不合理问题,要逐步解决。 对已经退休的人员,主要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适时地提高养老金水平。对退休旱、养老金偏低的人员,给他们多调整一些。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未来退休的人员,主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也就是说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发基本养老金的同时,还要建立企业年金,提高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QGe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