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 “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亚里士多德 “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碍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马克思 材料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

admin2019-07-31  28

问题 材料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
“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亚里士多德
“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碍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马克思
材料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3
人民日报:别让谣言污染“朋友圈”
日前,一些人利用微信“朋友圈”散布“警方在医院门口击毙暴恐分子”“西四环又现不明枪声”等谣言,被依法查处。一石激起千层浪,案件引起很多人“吐槽”:“是该管管了”“别让谣言污染‘朋友圈”’……由此而来的思考是:微信时代,我们如何面对谣言?
近几年,即时通信工具异军突起,光微信就有6亿多用户。刷微信、看公众号、逛“朋友圈”,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元素。然而,信息大潮激荡下,也有暗流涌动;情感交汇之中,也有机心暗藏。“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
最近,国信办发布了“微信十条”,用文明法治为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立规矩,可谓驱散谣言雾霾的“及时雨”。前几天,就在各方心系鲁句灾区之际,一些造谣者却趁机生事,网友愤然疾呼“有一种支援叫做‘不造谣’,有一种真情叫做‘不传谣’’’。这些都说明,向谣言亮剑,传递微信正能量,是人们迫切的心声,更是不可撼动的社会共识。
从1994年中国与互联网开始“全功能连接”,我们“触网”已经20年。回首来时路,从电子公告牌到网站论坛,从微博到微信,网络不断带来新的可能。其实,技术演进的表象之下,更贯穿“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丑”的主旋律。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再变幻的空间,也有文明的法则。
——来源:人民网一人民日报2014年8月11日
“再变幻的空间,也有文明的法则”,结合材料2,谈谈如何用“文明的法则”来净化网络空间?

选项

答案文明的法则既包括道德也包括法律。净化网络空间,既需要法律,也需要道德。从道德的角度,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让更多的人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和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在引导人们合法行为的同时,加强对网络失范行为的监管,严惩网络犯罪。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U9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