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给定资料 材料 1 地球 46 亿年历史中的重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雪球事件发生在距今 7 亿年前,全球冰川突如其来地尘封了一切,先是从两级开始,冰川逐渐向低纬度进军,直至把热带的暖风与浪花全部凝固在肃杀的极寒中。雪球事件来去匆匆,在古代
给定资料 材料 1 地球 46 亿年历史中的重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雪球事件发生在距今 7 亿年前,全球冰川突如其来地尘封了一切,先是从两级开始,冰川逐渐向低纬度进军,直至把热带的暖风与浪花全部凝固在肃杀的极寒中。雪球事件来去匆匆,在古代
admin
2019-05-31
58
问题
给定资料
材料 1
地球 46 亿年历史中的重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雪球事件发生在距今 7 亿年前,全球冰川突如其来地尘封了一切,先是从两级开始,冰川逐渐向低纬度进军,直至把热带的暖风与浪花全部凝固在肃杀的极寒中。雪球事件来去匆匆,在古代末期留下印记后,便马上消失在一如既往的温暖中。
人们究竟是靠什么线索,断言出当时的地球就是这么一个宇宙级的大雪球呢?靠岩石,只有岩石的残片,是唯一能够穿越时空,将尘封往事保留至今的星球遗迹。
岩石中的沉积岩(由地表沉积物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类)是反映当时地表环境的直观快照。一层层的沉积岩构成地层,一套套地层又构成大陆表面直接披覆的“外皮”。所谓大陆,不外乎是蓝藻中一座座庞大的“移动方舟”,它们会漂移、会裂解,也会在偶然的时段,合众为一。科学家们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揭示大陆上的每一块沉积岩形成于何时、何地以及何种环境,并以此还原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的历史:利用层序律和同位素时钟,能够确定出地层形成的年代;利用沉积岩中含磁矿晶的排列方位,能够还原出大陆当时所处的纬度;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可以揭露沉积物生成的环境;而地层间的叠置关系则记录着环境的演化与变迁。
板块漂移可能是雪球事件的始作俑者。在当时的地球上,各个板块已经聚合为联合大陆,处于中低纬度区间。大陆的表面是岩石,对太阳光的反照率比大洋要强得多,而低纬度偏偏又是地球接受太阳光最多的区域。陆地增加的直接后果,便是单位时间内整个地球系统获得的太阳能更少了。地表的温度输入主要靠阳光,“净收入”的减少,是全球变冷的第一推力。
地表之上,还有大气层。温度的输入是一回事,但维持又是另一回事。地表温度的维持主要靠温室气体—— 比如二氧化碳(CO
2
)等对太阳能的锁定,大量陆地聚集到低纬度,对大气中 CO
2
的含量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影 响因素。热带降雨活跃、大气潮湿,导致大陆岩石圈风化作用空前活跃。在风化作用中,大气中的 O
2
、CO
2
、 H
2
O 等成分被消耗,并随着生成物进入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当大气中“净流通”的 CO
2
等温室气体减 少,温室效应便随之减弱。环境温度逐步降低,冰川一步步生成并扩大,冰期就这样悄然而至。
到了冰川扩大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加不可挽回了,冰川便是上述合力的结果,但它也恰恰是全球持续变 冷最有效的诱因。回到反照率这个概念上,说到反射太阳光,无论海水也好,岩石也罢,又有什么能跟晶莹的 冰雪相比?另外,当水体扩大结冰,蒸发会越来越少,大气中能够维持温度的温润水汽也骤然下降。反照率的 激增和蒸发率的骤减,直接使冷室效应进入了一个持续堆栈的死循环。环境模拟表明,当地球表面有一半被冰 覆盖的时候,全球冻结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个冰雪满布的地球,将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那么谁又是当时地球的破冰者呢?
不是太阳,也不是撞击的天体,而是地球自己。这是一颗有着活跃内动力的热行星,而这份终将表现出来的力量,叫做火山作用。火山的及时救援,让地球从全面的凝结中苏醒了过来,被称为极端火山作用的事件,无疑是生物圈的灭绝级大杀器。然而此时,这个让生物圈闻风丧胆的武器,却成了把地球从雪球中拯救出来的功臣。当然,对付冰雪的套路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不是靠岩浆的温度来直接烘烤,而是靠输出气体来间接改变大气圈的成分。
哪些被封进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的温室气体们大概不会忘记,地球本身其实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循环系统。气体被锁进岩石圈?不要紧。岩石还要在板块构造的循环中被带回地幔里。当岩石的枷锁融化为流动的岩浆,气体也就重获了自由。随后,等火山作用适时打开重归地表的通道,这些溶于岩浆的挥发物,便会随着汹涌的热流一起回到大气层。
雪球时期,由于大量冰盖的影响,全球的岩石风化率进入了一个历史低位,地表温室气体的消耗因素几乎“触底”。此时,火山作用的净输入便显得尤为突出了。火山持续溢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聚越多,当它们的占比重新达到足以封存阳光,使平均温度能够重回冰点之上时,“白地球”便开始融化。久违的蓝海出现,生命的家园复苏。始料未及的是,经历了“冬眠”之后,生物圈获得了一场迸发式的发展,这种反应远远超出了元古代长期以来所表现出的样子。
一个从雪球中醒来的生物圈,将要给地球带来多大的变革呢?
长久以来被单细胞生物所统治的时空,随着雪球事件的结束而一并瓦解。多细胞的复杂生命,辐射性地扩展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命从此成为地球的“显学”。这 5.4 亿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生命见证了一个个优势类群的崛起,也见证了惨不忍睹的灭绝。高山依然在隆升和剥蚀,海洋也依然在扩张和闭合,但是,唯有那神秘的雪球,却再也没有重回世间。
材料 2
21 世纪以来,因重视科技投入,M 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从资金投入方面看,M 国投入巨资支持研发,2015 年 M 国的研发总支出为 2500.3 亿美元,同比增 长超过 10%,占 GDP 达 8%,可见其占 GDP 的比重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其次,从资金组成方面看,M 国 2015 年的公共研发支出比 2014 年增长了 15%,并且政府打算在 2016 年再增加 6.8%的投资。2015 年 M 国研发 总投入中约 75%的经费来自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研发中心达 1.2 万个,可见私营企业已成为 M 国研发成果的主 要贡献者。再次,从研发方向看,M 国排名前 10 的企业 90%的研发资金投入高新技术应用领域,排名前 100 的企业近 70%的研发资金也投入上述领域,企业在理论研究领域的投入较少,说明 M 国科技研发有重技术应用、 轻基础理论科学的特点。
过去,外国直接投资在 M 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并不突出,不过这一状况正在改善。2000~2015 年, 外国直接投资占 M 国 GDP 的比重从 2%升至 9%,2015 年 M 国外资净流入达 80 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 长 103%,使得 M 国在全球投资目的地排名榜中上升了 11 位,为世界第 16 位。
近年来,M 国的科技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00 年之后,该国充分重视论文产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SCI)显示,十多年来,M 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2002~2016 年,SCI 收录的该国论文由 2 万余篇增 至 171026 篇,平均每年增加 1 万余篇。可以预见,2017 年该国被 SCI 收录的论文将超过 18 万篇。
材料 3
2016 年 9 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凭借无创产前 DNA 检测技术获得中国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用 这项技术做唐氏综合征筛查,只需抽取孕妇的少量静脉血,便可检测胎儿的 DNA,让产检更加安全。然而,卢 煜明承认,来自社会伦理的挑战一致贯穿于他的研究中。比如,这种检测会不会成为一种间接的、对遗传病患 者的歧视;另外,不少孕妇用这项技术进行胎儿性别的产前筛查,很多女婴可能因此无法出生。卢煜明说:“有 时候我会担心,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
科技进步及其成果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的生活方式,还扩大了人们的道德视野。比如,网络科技的发展促使了“网络道德”的诞生,“网络道德”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网络的关系,以及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有学者提出了网络应用中的道德原则,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数据采集和扩散活动作出限制,其中强调同意原则,即,使用个人信息之前须征求本人意见,让其知晓使用的人员、目的、具体数据、结果等。
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世界。虽说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但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快。科技进步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但绝非万能,许多问题仍在技术解决的范畴之外。未来的科技进步还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就像过去的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一样。我们需要谨记的是,主宰未来世界的是人,而不是技术及其发展水平。
阅读给定材料3,按照要求作答。
参考上述材料3,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以“科学需要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 字。
选项
答案
科学发展要找到快与慢的平衡点 当前社会,人类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代,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翻天覆地:从全球气候变暖,到抗击各类疾病,再到探索新能源,不同领域都见证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但也应当看到,从“克隆技术”挑战人类伦理道德,到“氟利昂”破坏大气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希望科技发展能够“慢下来”,回归道德、注重伦理、保护环境。在我看来,科学想要更好发展,造福人类,就要找到“快”与“慢”的平衡点。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人类渴望着科技快速发展,但也对其忧心忡忡。曾经,青霉素的发明延长了人的生命;汽车、飞机的出现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人造卫星的升空拓宽了人类的“视野”。科技似乎已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而为何人们仍如此渴望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只因为在当下,人类面临的“课题”更加艰深、复杂: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到探索新能源;从攻克艾滋病难题到解决贫困问题。人类愈发需要科技,让科技成为解决各类问题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应当看到,人类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充满着隐忧。无创产前 DNA 检测技术是否会歧视遗传病患者?对核能的继续研发是否会毁灭全人类?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一个个问题的背后,都深深流露出人类的忧虑。 科技不应一味“飚速”,需要“慢一点”。这个“慢”,不是阻碍科技发展,不是否定科学的积极意义,而是让科技发展以人为主导、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准绳。这样,科技才能在“快”与“慢”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更好促进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如何兼顾“快”与“慢”?首先,应明确科技发展目的,平衡好个体与整体、当前与未来。科技发展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为了全人类福祉;不是只考虑当下,而是更要放眼未来。其次,应在科学伦理的框架之内发展科技,树立合理的科技道德。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质疑,就是因为其个别发明存在“越界”行为,超越科学伦理,给人类发展造成干扰。科技道德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科技的关系,更好保证科技的有序使用,防止科学变成与人对立的人的异化力量。最后,在商业目标和社会使命之间去追求平衡。科技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为钱服务的。舍弃了人,环境破坏、规则消失,社会便会失去原本的秩序,陷入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单向度技术目标的误区。 科学到底是“潘多拉的魔盒”还是“阿里巴巴的宝库”,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科学发展的平衡点。这个平 衡点的两端,不仅仅载着科技发展的快与慢,更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1e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综合应用能力题库事业单位考试分类
0
综合应用能力
事业单位考试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应该是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要走向国际社会,首先要了解国外社会的文化________。为此,中国电影需要开拓更加宽广的________,寻找更加多元的表达_____________。依次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根据智利的法律,所有新房屋的制造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建筑程序和监督流程进行,建筑物在开建之前___________地必须由专业机构负责设计,因为对房屋防震的要求极高,所以智利在建筑的每一个环节上都___________,不敢有丝毫的____________。依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篆刻欣赏是一种综合美的艺术享受,篆刻创作中,不论哪种风格,都必须通过“篆法”、“章法”、“刀法”来表现。欣赏篆刻作品,首先要看“篆法”。篆法是三法中的基础。历来印章均以篆为宗,故治印章必先精通篆法,用字要有出处,变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_________了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窄气污染的新技术_________了,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光合作用要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才能进行,这种光照强度大致相当于250~1000瓦的白炽灯对于一米距离表面的照明度。当光照不足时,植物主要显示吸人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因此,如果卧室绿色植物太多,深夜又没有一丝光线,植物的呼吸作用十分旺盛,加上人们又习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
某厂生产新款手表108个,分成4份出售给不同的经销商甲、乙、丙、丁,其中甲的数量的2倍等于乙的数量的一半,而且甲的数量的2倍比丙的数量少2,比丁的数量多2。问丁共购进多少个手表?()
①从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初,伴随少数民族大量入主中原,真正有代表性的饮品是酒和酪②茶作为一种植物,古已有之,但是,直到唐前期,茶的地位还并不凸显③酒的浓烈与酪的重浊,其实反映了骑马弯弓的少数民族军事贵族的情趣④伴随着社会转型,集清淡、清雅与清醒于一身的茶
下列选项中判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的标准有()。
肝性脑病的昏迷前期,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随机试题
CharacteristicsofAmericanCultureI.PunctualityA.Goingtothetheaterbe【T1】______twentyminutesprior
根据三级预防的原则劳动卫生及职业病工作的第二级预防应进行以下工作
妊娠剧吐多发生在妊娠( )
患者女,67岁,近年来明显感到自己对数字的记忆减退,特别是电话号码等。该表现说明患者的记忆能力开始下降,具体减弱了()
下列各项不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方式的称谓的是()。
2015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4282.52亿元,同比增长20.00%,比上一年高2.51%。其中,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994.97亿元,同比增长10.9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241.52亿元,同比增长21.46%;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
某企业计划在两年内将年产值增加20%,但第一年产值比上一年反而下降5%,那么要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年产值要比第一年产值增加幅度为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
刘工是某项目经理,在风险识别时,专家之间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不发生横向联系,只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从而对将来的可能风险做出预测,刘工采用了()。
AnswerQuestions71to80byreferringtothefollowingfourarticlesconcerningmentalillness.Answereachquestionbychoosin
最新回复
(
0
)